日本政府「上修」南海海槽地震機率:30年內「規模8」恐達90%
日本政府「上修」南海海槽地震機率,30年內「規模8」恐達90%。圖/TBS NEWS DIG Powered by JNN YT

|即時

日本政府「上修」南海海槽地震機率:30年內「規模8」恐達90%

mirror-daily-logo

2025/09/28 12:35:00

編輯:

陳儷文

日本政府地震調查委員會26日公布最新評估,將南海海槽大地震在未來30年內發生規模8以上強震的機率,從原本的約80%上修為「約60%到90%以上」。據稱,此次審查的依據,是計算中使用的古代文獻中有關過去大地震的記錄存在錯誤。
報導指出,南海海槽地震,是由板塊累積應變並反彈引起的,南海海槽地震每隔約100至150年就會發生。學者普遍認為,大地震後的地震間隔時間較長,小地震後的地震間隔時間較短。
調查委員以高知縣室津港江戶時代的古籍記載為基礎,根據過去地震時海底隆起的高度,推算地震的震級計算出概率。然而,最新的研究顯示對這些記錄的質疑,例如港口可能經歷過週期性的挖掘工作。
此外,由於板塊應變並非按固定時間的間隔累積,而會發生變化,因此機率已被修改,以允許一定範圍的數值,若僅依地震平均發生間隔計算,數值為「20%到50%」。
地震調查委員會委員長平田直雄指出,雖然數字存在落差,但是最重要的事實不變,地震還是隨時都有可能會發生,他說:「如果要用數字表達現在的情勢,90%以上是貼近實際的高值。」
名古屋大學減災聯合研究中心主任鷺谷威則說,20%至50%的計算數字,雖然看起來較低,但對於巨大地震而言仍是高風險,專家共識是「未來必然會發生,只是時間點不確定」。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