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堰塞湖溢流奪15命!BBC分析「5大重點」釀嚴重災情
馬太鞍地區災情嚴重。圖/翻攝Threads_kiki730208

|即時

花蓮堰塞湖溢流奪15命!BBC分析「5大重點」釀嚴重災情

mirror-daily-logo

2025/09/28 12:16:00

編輯:

陳儷文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9月23日溢流,滾滾泥水沖入光復市區,造成馬太鞍及多個部落嚴重災情,至今已15人喪命,新聞震驚國際,英國廣播公司BBC也列出5項重點,解釋這次的災情為何如此慘重。

1.堰塞湖為何造成災難?

今年7月受強颱「薇帕」外圍環流影響,形成一座體積約2億立方公尺的堰塞湖,這座堰塞湖位於花蓮縣馬太溪上游,屬高風險地帶。8月「楊柳颱風」掃過台灣期間,中央政府便多次示警,呼籲下游7個村落預先準備疏散。然而,當時僅維持監測狀態。
9月22日花蓮縣政府接到中央指令,啟動疏散行動,針對下游光復鄉、鳳林鎮發出撤離命令,然而,花蓮縣議員楊華美說,此次疏散「並非強制性」,僅呼籲民眾前往高處避難,導致許多居民未及時離開家園。隔天監測單位預估上午11時前可能溢流,下午2時50分左右,堰塞湖壩頂正式溢流,不到1小時,大水便湧入光復鄉市區,造成橋梁斷裂、房屋倒塌及大量泥石流沖刷。
光復鄉災民劉于仙說,幾十年前讀國中時,老師曾提到馬太鞍溪上游據傳有堰塞湖,若潰決將淹沒整個光復鄉,沒想到40年後,光復鄉真的被堰塞湖洪水淹沒。

2. 無強制疏散成致命漏洞?

花蓮縣長徐榛蔚於颱風前夕18日率領市府主管出國推廣觀光,直到9月22日才緊急返台,這段期間副縣長代理,撤離命令僅為「呼籲」,未強制執行。被發現的死者中,有14人都是在「強制疏散範圍」,且多處在住宅的1樓被發現遺體。
許多災民都說沒有收到特別洪水警告,光復鄉長林清水表示,23日早上7點30分廣播,要求鄉民撤離或垂直避難(前往高樓層),鄉公所也發送「細胞廣播簡訊」。但他直言,當時評估淹水僅達1公尺高,沒想到洪水會這麼嚴重。
災民劉于仙說,自己是從網路上知道附近已經開始淹水,所以把重要物品搬上住家2樓,也想過要開車離開家裡,但是完全來不及,街道很快就變成河道,車子都在泥水中漂流。

3. 為何不「爆破」或「施工引流」?

台大地質學系教授陳文山說,馬太鞍溪堰塞湖無法人工處理,因為是土石壩,所以無法爆破,當時就評估只能靠降雨自然溢流或潰堤。內政部長劉世芳則說,已經舉行很多次的專家會議,考慮到堰塞湖位於偏遠山區,無道路連通,難以用重機具開挖或架設虹吸管。陳文山也說,靠人工是無法移除堰塞湖的,湖區所在山區無道路,重型工程機械無法抵達。

4. 災難迅速演變為政治攻防

民眾黨主席黃國昌因此災情抨擊政府,說根本就是人禍,前花蓮縣長、現任立委傅崐萁也批評中央決策不力。對此,台大土木工程系教授、水利專家李鴻源說,2週之前內政部就找上自己,組成防災團隊觀測堰塞湖,但是爆破是不可能的,只能一點一點引流,但引流至何處、如何執行,需縝密規劃,這是非常大的工程。

5. 花蓮何以面對天災人禍的挑戰?

馬太鞍橋一斷,等於是台9線斷了,花蓮去年經歷403大地震,今年又發生馬太鞍災情,花蓮當地發展沒有西部先進,基礎設施不足,傅崐萁夫婦輪流擔任花蓮民選首長與立委多年,他們一直抨擊民進黨政府對花蓮投資不足,這次災情,傅崐萁再次抨擊中央政府卸責。
中央政府目前已設立救災前進指揮中心,國防部也投入軍力救援,但災後狀況仍不樂觀。光復鄉部分主要道路已恢復通行,但多數地區仍被污泥覆蓋,許多災民連前往市中心領取物資都很困難。
其實2009年莫拉克颱風襲台時,堰塞湖潰堤導致高雄小林村滅村,但李鴻源說,台灣民眾對堰塞湖了解不深,這次連研究團隊也是首次「親眼目睹」堰塞湖潰堤。台大國發所助理教授南樂(Lev Nachman)認為,中央可做更多努力,確保東部沿海地區在防災與整體發展上得到提升。此外,傅崐萁也可採取更多措施,避免花蓮因地震或颱風反覆受創。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