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AI跨域創新.智慧驅動未來」為主軸,策畫出的三大重點館之一的創新經濟館。是經濟部產發署號召中企署、技術司、能源署、國營司聯手打造,這裡的AI很不一樣,「半導體、智慧機械、次世代通訊、精準健康、能源轉型」五個亮點,其169項技術成果,已經實際跑進我們生活、產業,成為生態系。不論是工程師、創業家,還是單純愛科技的你,先跟著來看兩眼吧!
原見精機的「機器人安全皮膚感測技術」讓機器人也有了觸覺。想像一下,當機械手臂感覺到你悄然靠近,它便會立刻做出「禮讓」般的停止動作,來保障人機共作的安全。其原理,靠的是機器人專用的「電子皮膚」。
它是一種貼在機器人手臂表面的薄膜狀觸覺感測器,一旦偵測人或物體接觸,毫秒內,便會停止作業運作。這項安全停止機制的技術,不僅拿下日本電裝與川崎重工的安全認證,更是全球第一個同時獲得CE(歐盟)和UL(美國)雙認證的機器人安全產品。
工研院大秀未來工廠的樣貌,一面高達三公尺的「數位雙生巨量裝置互動技術瀑布牆」氣勢磅礡地展演著500台顯示器、機械手臂同步互動運作,就好像來到了未來工業4.5版的現場。另一項「冷能需量反應管理系統」,則是運用AI優化冷鏈能源,在減碳同時還能穩定電網,堪稱企業淨零轉型的AI神器。
群聯電子的專利「aiDAPTIV+一站式生成式邊緣AI地端模型微調訓練及推論加速解決方案」,可使AI運算訓練速度效能直接飆升10倍,成本僅為過去的1/10。換句話說,AI不再是大型企業專利,而是每家公司、甚至每位開發者都用得起的超能力。
就連台灣中油也變精明了!他們將展出「太陽能板缺陷影像識別系統」,用AI幫工程師找出光電板的小瑕疵。未來AI巡檢取代人工,不但效率提升,還能預防發電損失,預計2026年就能在大型光電案場上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