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未來的各種落地實境,將在「未來科技館」裡一覽無遺,你會發現這裡不像展場,更像是一場AI生活體驗秀。由國科會、中研院、教育部與衛福部聯手策展,是以「AI應用體驗 × 創新突破」為核心,聚焦在「智慧機器人」、「AI應用與產學合作」、「量子科技」與「運動科技」上。
展區裡不只展示技術,直接橫跨生技新藥和醫材、先進材料、綠能與淨零科技、人工智慧應用、半導體與光電通訊、人文科技的近200項技術是讓人真的摸得到、互動得到、感受到未來的研發成果。想像病人坐在輪椅上,只要說一聲「幫我拿桌上那瓶水」,機器手臂就能聽得懂指令、準確取物,那是不是很棒?而這就是今年超吸睛的「智慧輔助機器手臂」,化身醫療輔具的它結合多模態AI模型,能聽懂自然語言、辨識物品,未來可擴充應用於零售、智慧製造與物流倉儲等場域,讓AI真正成為幫助產業與生活的「第三隻手」。
而另一個話題焦點則是「輔助餵食機器人」。它是專為長照機構與居家照護設計的,整合語音、視覺、以及深度感測技術,支援語音與面板操作,協助高齡與行動不便者安全進食。AI在這裡已經不是冰冷的科技,而是懂得照顧人的貼心夥伴。
AI幫列車自動煞車,沒錯。來自高雄科技大學鐵道技術中心的「智慧鐵道自動煞停預警系統」則為交通安全加上AI腦袋瓜,當鐵道有土石崩落或異物入侵時,系統會即刻觸發警報並自動啟動TSR(速度限制與控制)機制,讓列車在最短距離內安全停下。主任張簡嘉壬說,這項技術不僅避免人為誤判,還能以最低成本保護民眾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