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貞指出,很多高資產家庭,千挑細選、萬中選一的挑選高價的幼兒園,滿心歡喜的將孩子送入園,過了一段時間竟然才發現,自己的孩子被不當對待。通常都是牙牙學語的幼幼班小孩慘遭毒手,只因為他們不會講話、講話沒有可信度,家長們常常因為大意或是工作忙就忽略,等查覺到孩子不對勁時,傷害已經造成。
李怡貞接著指出,若是孩子發生以下5種情況,請家長務必重視:
1、孩子身上有傷,不管是否見血,不管聯絡簿上有沒有說明是什麼原因造成的(通常會說自撞或同學不小心抓傷),請記得先拍照錄影蒐證。
2、孩子做惡夢,夜驚,半夜哭。
3、孩子回家食慾不振或狼吞虎嚥。
4、孩子不願去上學,各種抗拒,請絕對不要當作撒嬌。
5、不要以為學費很貴,老師就一定會把你的孩子當寶貝。如果發生上述情況,請務必先暫停上學,「不要考慮學費,不要覺得孩子在鬧脾氣硬把孩子送去上學」。
李怡貞分享一起案例,當事人跟老師交情不錯,還會送老師高級禮物,本以為老師這樣就可以多關照小孩,沒想到老師轉頭開始不當對待,就算沒有體罰,但是用恐嚇、軟禁、孤立、嘲笑的方式,也都會對孩子心理造成重大的傷害,無法量化、無法辨識的傷害。所幸家長發現得早,有採取緊急措施保留監視器畫面,結果還是有很多死角、無聲的片段。
李怡貞說,已經長年倡導虐童及幼稚園不當對待的責任要加重,雖然有在改變,但是很慢,請家長要多加注意,若小孩要去幼兒園、托兒所,必須要注意上述5點,避免將孩子送入虎口,再產生各種悔恨與自責。
另外,網紅德州媽媽在臉書粉專「德州媽媽沒有崩潰」中發布貼文,表示2023衛福部擬設托嬰監管雲時,遭到國民黨立委林思銘、王鴻薇、林為洲、吳怡玎以及中華孕嬰童教保聯合總會反對,理由是要保護從業人員工作及孩子隱私權。
但是德州媽媽解釋,監管雲並非直播,而是只有在疑似兒虐時才能申請調閱,她認為幼兒園需要監視器,因為幼兒無法替自己發聲,而且監視器不只能保護幼兒,還能保護好老師。
德州媽媽曾分享查詢惡質幼兒園的三個網站,包含幼園通、台灣幼兒園地圖、全國教保資訊網裁罰紀錄等,但她發現幼兒園裁罰資料有公告期限,短則3個月長則6年就會從教保網移除,她認為這項法規相當不合理。至於當初「爭取移除幼兒園裁罰公告」的人,就是立委吳怡玎,吳怡玎主張「現在幼兒園已經夠少了,如果讓幼兒園因為行政疏失而無法翻身,供給只會越來越少」。
最後,德州媽媽說,目前數據顯示台灣幼兒園不當對待的案件從2023年的49件,增加2.7倍至2024年的135件,廣義的兒虐受害人數也是逐年增長,去年是12萬件。她強調,「在追悔莫及前、在離我們越來越近前,我們應該要一起正視它,台灣的孩子們需要監管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