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報導,儘管可可批發價格已從2024年底的最高峰稍微下降,但製造商仍在將增加的成本轉嫁給消費者。富國銀行農業食品研究所的報告指出,許多有販售巧克力商品的公司,正在減少「季節性產品線」,而且還減少商品的份量,但價格不變,等於是變相的漲價。
報導指出,西非約佔全球可可產量的70%,但是2023年底的暴雨引發了黑莢病(black pod disease)和作物腐爛,2024年的聖嬰現象又引發乾旱,讓可可的腫枝病毒病開始擴散,這些都是導致可可價格飆升的原因。
國際可可組織(ICO)的數據顯示,上一季全球可可產量年減12.9%,只有437萬噸,供應缺口達49.4萬噸,為60多年來最大缺貨的一次。全球最大可可生產國象牙海岸(Ivory Coast)的產量下降了25.3%,加納(Ghana)的產量下降了31.3%。
富國銀行引用可可出口商的初步評估,預測從10月開始的今年和明年作物年度,西非四大可可生產國的產量將下降10%。報告並指出,目前可可供應缺口創歷史新高,可可價格很可能到2026年9月都維持在高價位。
美國的可可供應國主要是厄瓜多、象牙海岸、多明尼加和加納,這些國家都享有「互惠關稅」,稅率從15%到25%不等。當可可豆或可可脂、可可粉等副產品抵達美國時,美國進口商和巧克力製造商需要支付這筆額外費用。
富國銀行分析師建議,消費者應該購買可可含量較低的零食,比較不同零售商的價格,並考慮通用替代品,與品牌產品相比,這些替代品可以節省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