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紐約郵報》報導,美國投資機構Real World Investor創辦人柯普魯基(Adam Koprucki)表示,事實上到了2030年,家中某些日常用品的價值「可能比你的股票投資組合還要高」相當驚人。
柯普魯基舉例,蘋果2007年推出的第一代iPhone,當時售價為499美元(約新台幣1.5萬元),如今在盲拍上可賣到2萬美元以上(約新台幣61萬元),預估至2030年,完好無損傷的絕版iPhone更容易賣到5萬美元(約新台幣153萬元)以上。
《紐約郵報》指出,事實上柯普魯基的估價還算保守,早在2023年,第一代8GB的iPhone在拍賣會上就以6.3美元(約新台幣193萬元)成交,4GB則高達19美元(約新台幣584萬元)。
除此之外,柯普魯基也舉例,如寶可夢卡牌、星際大戰人物卡,現在甚至可以作為房屋頭期款,80年代的正版變形金剛玩具,若為密封包裝,每個售價更高達2萬美元(約新台幣61萬元)、初版《哈利波特》系列書籍原價不到20美元(約新台幣620元),如今能賣到5萬美元(約新台幣153萬元)以上。
根據美國一項「收藏品市場規模及展望」針對2024年至2030年市場預估報告,預計到2030年,美國收藏品市場的收入將達到837.3億美元,預計2025年至2030年美國收藏品市場的複合年增長率為5.3%。
過去舊玩具、書籍甚至電器,如今成為天價寶藏,科普魯茨表示,這些物品若保持完好、沒有損傷,將可能獲得最高10倍價值,不過「了解你擁有什麼」才能獲得最高價值,才是首要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