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秀燕不選黨主席,目的是避免政治能量消耗,這也是為何黨內不少人寄望郝龍斌擔任黨魁,維持現有路線,以求為盧秀燕打造平穩環境。如今鄭麗文出線,代表不少支持者期盼國民黨能在短期內出現改變,但黨內局勢也可能震盪一段時期。
像是鄭麗文在此次選戰中不避諱展現親中立場,強調兩岸「一加一大於二」,在深藍支持者中是一片叫好;可在社會反中氛圍下,國民黨可能更難擺脫外界的親中疑慮。雖鄭麗文不斷強調兩岸合作,有意淡化紅統色彩;但過於偏激的兩岸論述,預料將成民進黨的攻擊焦點。
其實已有地方人士擔憂,國民黨未來可能因兩岸立場太過激烈,不斷遭受綠營攻擊,也會引起白營忌憚,明年就要地方選舉,恐弊大於利。而若國民黨明年拿不出好成績,無法翻轉綠地,2028年要重返執政,將是困難重重;因此針對兩岸論述,鄭麗文在人事、政策上,或得思考如何拿捏尺度。
另外,國民黨立院黨團站在民意第一線,將首先承接主流民意對於親中的反感,因此在鄭麗文上任後,未來「黨團自主」更加強化,是預料之中的事。若黨中央、黨團無法密切合作,甚至出現齟齬,浮上檯面,將增添民眾反感,國民黨「內鬥內行、外鬥外行」的標籤將難以撕除。
尤其此次選戰後期,國民黨內頻頻隔空開砲,刀刀見骨、殺得激烈;如今塵埃落定,卸下激情,就應擱置過往紛爭,炮口一致對外。否則藍營在反罷免勝仗後,這段期間所累積的民意優勢,就可能被磨耗殆盡,進一步對「黨內太陽」盧秀燕產生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