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永清進一步說明,在美國生產半導體的不光是只有台灣,還有其他許多地方也會參與。至於要如何分配以及如何符合美方的需求,仍待美方進一步釐清。
他表示,等到美方將相關細節釐清後,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才會研擬如何對此做出反應。他坦言,由於目前協會並非直接與美方進行談判的對口單位,因此對於要求的細部內容,尚無法完全掌握。
面對全球半導體供應鏈在地化浪潮與地緣政治挑戰,侯永清也提及,台灣廠商赴美擴展產能的過程中,面臨諸多實務挑戰,包括土地取得與法規審批耗時,特別是在土地取得和建廠過程,不同國家的法規與台灣差異甚大,流程相對冗長。
還有法規適應問題,協會正協助會員公司快速了解國外法規,避免因循台灣慣例而遭遇阻礙,同時也有人力資源挑戰,人才短缺和外商進駐可能造成排擠效應,TSIA正透過產學合作、鼓勵跨域人才等方式擴大人才庫。
侯永清指出,行政院已成立專責小組,協助台灣供應鏈在海外落地。TSIA也將持續扮演產業溝通橋樑的角色,蒐集會員公司面臨的挑戰,並向美國合作夥伴及政府反映,爭取在土地、法規簡化及人力等方面的必要協助,同時安排有早期赴美經驗的廠商進行經驗分享,幫助後進業者減少摸索時間,以強化台灣半導體產業的全球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