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從寧靜車廂到離線權 文明台灣的下一哩路
9月後,台灣高鐵實施「寧靜車廂」措施逾3週,期間逾1.7萬件勸導案。圖/台灣高鐵臉書

投書:從寧靜車廂到離線權 文明台灣的下一哩路

mirror-daily-logo

2025/10/26 06:20:00

楊智強/教育部中央教師申訴評議委員
喧囂紛擾的時代,「離線權」正化為現代人最渴望也最珍貴的自由。當資訊流如潮水般淹沒生活空間,能暫時遠離數位噪音、讓身心歸於平靜,已成為新時代權益。台灣高鐵推動寧靜車廂理念,正回應社會對文明與秩序的深層需求,更是一場關乎品味、禮儀與心靈沉澱的革命。
這項政策順應現代通勤族對安靜乘車環境的需求,也象徵高鐵公司在提升公共運輸品質與社會文明上的積極作為。雖然初期因宣導牌撤除及親子友善議題引發不同意見,但高鐵公司迅速修正,以柔性引導與人性化措施,展現制度設計的彈性與誠意。背後的核心價值,是在秩序與包容之間,尋求一種新的社會共識,讓離線權成為彼此尊重的文化。
以日本新幹線為例,雖未設有明文規範的寧靜車廂,但乘客自覺將手機靜音、避免通話,形成默契十足的安靜文化。這種不給他人添麻煩的社會共識,正是文化修養與公共素質的體現。台灣高鐵借鏡經驗,以制度化宣導作為起點,嘗試建立本土化的公共自律,讓乘車不只是移動,更是文明進步的實踐。
日本之所以長年吸引台灣旅客,不僅因景點豐富,更在於旅途中那份秩序與舒適感。高鐵推動「美好高鐵,寧靜同行」的理念,正是在制度層面推進文化改變,讓公共運輸不僅載人,也載著社會文明的希望。
筆者因公務南北奔波,深感噪音與喧嘩對乘客的干擾。短暫的休憩不僅讓心靈得以舒緩與調整情緒,還成為維護心理健康的重要策略,提升整體的生活品質與幸福感,展現心理健康管理的新趨勢與社會文明的進步。相較之下,某些國家例如中國,仍常見鐵路上嗑瓜子隨意丟殼、喧鬧無忌的情形,清楚反映出公德心的落差。文明不是口號,而是生活細節的累積與尊重他人的實踐。
由此可見,文明公共環境的養成非一蹴可幾,而是經由制度規範與文化素養相輔相成。期盼國人共同響應,珍惜並維護向上提昇的乘車品質,讓台灣的公共運輸不只是速度的象徵,更成為社會進步與文明共榮的典範。

★《鏡報》徵文/《鏡報》歡迎各界投書,來文請寄至:editor@mirrordaily.news,並請附上真實姓名(使用筆名請另外註明),職稱與聯絡電話。來文48小時內若未收到刊登通知,請另投他處。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