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外媒報導,史丹佛醫學院遺傳學家克里斯凱林(Chris Kaelin)領導的研究小組發現,影響貓咪毛色的原因,可追溯至X染色體上的缺失,這段突變讓名為Arhgap36的基因,在色素生成細胞中被啟動,導致貓咪的黑色素減少、毛色轉為亮橘色。
根據《每日星報》報導,這並非基因缺陷,而是基因在錯誤的地方被意外啟動,導致特定細胞出現「非常不尋常的機制」。
不過,由於橘色基因位於X染色體上,母貓(XX)需要兩條X染色體都出現變異,毛色才會變成橘色,相較雄性(XY)只需要一條X染色體出現變異,就會呈現橘色,導致橘貓高達8成都是公貓。
事實上,這項Arhgap36基因從未被發現與任何的物種顏色有關,在人體研究中,更是與特定的發育訊號功能,以及某些神經內分泌腫瘤有關,如今被發現與貓咪毛色有所關聯,也讓眾人感到驚訝。
此外,相關研究也指出,橘貓與非橘貓在大腦、心臟、腎臟、腎上腺等功能表現,並無差異,這也顯示出這項突變「僅限於色素細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