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魯蛇魯迅/自由工作者
滿街紅旗飄,卻不是台灣人的旗。北京那頭擺起架勢,說是替台灣慶光復節,口氣大得像是天下原該由他主理一般。電視裏的畫面熱鬧非常,掌聲似雷,花環滿桌,倒也不像是紀念亡國恥,倒更像是炫耀功勞簿。
那一日,七十八年前,台灣人確有歡呼。那是日本人退去,滿街喊着「光復」的聲音。然而不久,人們便發現,那光復的光,只照亮了別人的臉。兵來了,官來了,米沒了,命也被掐著。台灣人從一個主子的手裏給換到另一個主子手裏,起先還以為是回家,後來纔知是被領回牢裏。
如今中共口口聲聲說「同胞」,說「血濃於水」,說得情深義重,聽起來倒有幾分慈父的模樣。可這慈父手裏的刀未曾放下,口裏的「和平統一」聲未落,飛機已飛過海峽,艦艇已環島巡。說是祝賀,倒更像是祭旗。
歷史是個可憐的東西,被誰養大,便得說誰的話。台灣的光復節,在北京的口中,是「祖國懷抱的回歸」;在台灣老人的記憶裏,卻是「夢醒之日」。那年那些人,在街頭哭笑不分,如今多半也已入土,留下的後人,還得聽別人替他們講故事。
光復節原本該是記憶,不該是宣傳。若真要慶,也該問一聲:光復的是誰的光?又復了誰的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