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來的小朋友》挑戰身份認同! 導演親揭拍片動機:獻給每一個「新」台灣人
《新來的小朋友》陳約翰(右)的好同學特地趕來台北特映會獻花。海鵬影業提供

《新來的小朋友》挑戰身份認同! 導演親揭拍片動機:獻給每一個「新」台灣人

mirror-daily-logo

2025/10/28 07:00:00

記者:

田瑜萍

紀錄片《新來的小朋友》是印尼裔台灣籍導演陳聖元(Martin Rustandi)繼《逆者》後的第二部紀錄長片,透過活力充沛的陳約翰視角,呈現他在台灣的成長故事,更帶出關於家與身份認同的深刻議題。影片已連續入選2025桃園電影節及世界民族電影節,並將於本周五(10/31)起於全台上映。

新住民導演入籍中華民國 新作獻禮台灣

導演陳聖元原為印尼華人,畢業於台灣藝術大學,在台灣生活十多年後,已於今年四月正式入籍成為中華民國國民。他在映後感性表示:「這是我成為中華民國國民後拍的第一部電影,我想把它獻給每一個台灣人。」
陳聖元的作品多關注移民、身份認同與文化融合,以細膩視角見長。他的首部紀錄長片《逆者》曾勇奪「CNEX華人紀錄片提案會」等3座大獎。《新來的小朋友》片中「男主角」陳約翰更因躍上今年世界民族電影節海報人物,在台印移民社會瞬間爆紅。

10歲小主角自曝聲樂原因引爆笑

《新來的小朋友》圍繞著在台灣出生長大的陳約翰,講述他因母親要求以印尼語接受電台訪問,開始對自身血緣與文化感到好奇,進而探索自我「身分認同」的歷程。
片中,陳約翰以聲樂演唱德國舒伯特名曲《野玫瑰》(Heidenröslein)引發觀眾好奇,當被問及為何喜歡唱聲樂時,他直率地回答:「我並沒有喜歡聲樂,是爸爸媽媽要我唱的。」率真的反應笑翻全場。

母親談膚色歧視籲社會友善

陳約翰在印尼裔父母陳瑞奇(Ricky)、陳艾薇(Ela)陪同下出席特映會,有觀眾關心約翰在台灣的成長過程是否曾遭遇異樣眼光。母親陳艾薇坦言,約翰曾在公園被其他孩子以膚色為由排斥,令她十分震驚。
目前在NGO組織工作的她有感而發,強調「膚色與人的品質無關」,希望影視作品能避免將膚色黝黑者設定為「壞人」的刻板印象,而陳約翰的好同學特地到場獻花,用純真的「台灣男孩」情誼,為特映會劃下完美句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