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BBC》報導,現年23歲的米莉.坦納(Milli Tanner)是一名清潔工,2021年6月就因胃痛、背痛和血便就醫,當時醫生告訴她可能患有痔瘡、腸易激症候群或月經問題,不過到了2023年11月,她至少看了20次醫生、進行檢查,才被診斷出罹患大腸癌。
在這期間,米莉表示已看了13次全科醫生、去過急診室,還撥打了英國國家健康醫療服務(National Health Service) 尋求協助,不過當時全科醫師認為可能是喝太多酒,導致刺激腸胃,且她還「太年輕」,不可能患上這類可能致命的疾病。
事後米莉仍感不對勁,自行於網路上訂購了糞便免疫化學測試(FIT),結果檢測呈陽性反應,「全科醫生確實給我開了大腸鏡檢查的轉診單」米莉說,同時沮喪道「我知道會是腸癌,我內心深處很清楚那是什麼」。
目前癌細胞已擴散至淋巴結並已進入第3階段,由於癌症的治療可能造成不孕,因此她選擇凍卵並配合療程;報導指出,自1990年以來,青少年、24歲以下年輕人的腸癌發生率增加了 74%,青少年癌症信託基金服務和影響總監艾米.哈丁表示「儘管這類人群患癌症的機率很小,但不應僅僅因為患者年齡就排除這種可能性」。
雖然診斷結果為預料之中,同時也感到沮喪,不過米莉表示「我想告訴大家,你們比任何人都更了解自己的身體」,強調「如果感覺不對勁,那就繼續檢查,直到找到問題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