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時
2025/08/15 09:23:00
台大醫院環境暨職業醫學部主任陳保中日前替一名28歲年輕男子看診,男子原本沒有任何症狀,只是「順便」做一下大腸鏡而已,沒想到卻被檢查出大腸癌!陳保中表示,這名男子得知罹癌之後相當無助,但其實現在罹患大腸癌的年齡層逐漸下降,年輕患者越來越多了。

即時
2025/08/05 19:03:00
整容天后顧婕去年被診斷出罹患大腸直腸癌末期,在經過治療過後,如今只需要持續追蹤身體狀況。今(5日)顧婕舉辦生日派對,席開14桌,吸引140位親友到場慶祝,她笑說會舉辦生日趴,只要是想讓關心她的親友知道自己的身體沒事,她也透露自己前陣子去做了拉皮手術,「臉皮就是一層一層剝開,但出血沒有超過10ml,沒什麼痛苦。」

即時
2025/07/17 12:20:00
大腸癌初期因多無徵兆,容易被忽略,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指出,台灣大腸癌發生及死亡人數每年快速增加、有年輕化趨勢,為所有癌症發生死亡率之2、3名,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指出,台灣大腸癌發病率成為亞洲第1;日前肝膽腸胃科醫師陳炳諴分享一項病例,一名60多歲男子因食道逆流就醫檢查,確診大腸癌,了解日常飲食習慣後,發現長年以「牛肉湯」作為早餐造成。

即時
2025/07/15 10:05:00
為了維持身體健康、擁有良好的體態,不少民眾都已投入健身的行列,而林口長庚廖繼鼎醫師就提醒,千萬不要輕忽不明原因導致的體重減輕,或是身體局部「變壯」,因曾有患者誤以為這些變化都是減肥或運動帶來的成果,沒想到竟是癌症的警訊!

即時
2025/07/11 16:48:00
夜間盜汗竟是癌症徵兆!澳洲一名39歲的媽媽馬伊克腹痛數月,她一開始只以為是食物過敏,直到劇痛倒地送醫後,才發現罹患大腸癌末期,癌細胞已擴散多處。這名媽媽透露,她曾出現疲倦、夜間盜汗等徵兆,卻未警覺身體帶來的警訊,因此希望透過社群平台分享抗癌歷程,但最終仍不敵病魔,於7月5日病逝。

即時
2025/07/06 12:27:00
一名40歲男子,因腹痛急診到入院,被醫生診斷出大腸癌,並且已經轉移到肝臟,病情相當嚴重。男子聽完醫生的說明,沉默了幾秒,完全沒有問自己的病情,只問:「我下午能出院嗎?我明天還要回去上班。」讓網友看了也十分感嘆。

即時
2025/06/25 13:11:00
排便頻率幾次才正常?醫師陳威佑在臉書粉專發布貼文,指出有些人排便次數是1次至3次,而有些人則是2次、3次才排便一次,但是每天排便並不代表健康,「正常的排便頻率因人而異,重點是規律性與順暢度」,正常範圍是1天3次至1週3次,只要規律就不必擔心。

即時
2025/06/19 07:00:00
為了減輕病患痛苦、提升生活品質,世界各地醫療院所陸續都設有「安寧病房」,提供癌末患者臨終關懷與舒適照護之處。經常分享醫護工作日常的胸腔科醫師蘇一峰日前就分享曾遇過一位大腸癌末期患者,在住院期間僅提出「加強止痛藥、回家告別、停止點滴」3個請求,最後在無痛、無插管中於病房安詳辭世,也讓他動容感嘆:「不掙不扎,了卻遺憾,不懼不怕,瀟灑離開。」

即時
2025/06/14 12:16:00
節目主持人在YouTube頻道《小青書》中分享一起案例,透露身邊一位好友有腰痛、便秘的狀況,結果一檢查發現是大腸癌四期,還以為是閃到腰。對此,醫師錢政弘表示,大腸在肚子前方,但腫瘤有擴散到附近的淋巴結,疼痛的範圍就會增加,甚至會轉移到背部、骨頭,就會引起腰痛。

即時
2025/06/02 17:49:00
長跑是許多健康人士熱愛的活動,然而最近一項研究指出,這項運動可能會增加年輕人罹患大腸癌的風險。這項研究發現,年齡介於35至50歲之間、經常參加馬拉松比賽的人,罹患大腸癌前期腫瘤的機率較高,這些腫瘤最後可能會進一步發展成癌症,消息曝光後頓時引起熱議。

即時
2025/05/03 12:14:00
大腸癌已佔據我國前3大癌症死因,根據資料統計,每半小時就有1人得到大腸癌,因此進行大腸鏡檢查,若檢查到息肉並切除,視為預防大腸癌的重要關鍵步驟。不過醫師提醒,並非切除息肉就能免除後患,某些族群還是可能會復發。
熱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