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芳醫院新陳代謝科醫師高立宇提到,RFA的原理其實很簡單。醫師在超音波導引下,將極細的射頻針插入結節,利用高頻熱能使病灶細胞凝固壞死,達到縮小結節、改善頸部壓迫或外觀的效果。整個治療過程通常只需局部麻醉,30到60分鐘即可完成,大多數病人隔天就能出院。
這項療法主要適合良性甲狀腺結節的患者,尤其是結節較大造成吞嚥不適、頸部腫脹,或不想留下手術疤痕、避免長期服藥的人。研究顯示,5公分以下的結節經RFA半年可縮小約70~80%,症狀和外觀改善明顯;若結節較大,有時需二次治療。
微創射頻消融術的安全性高,常見不適只有短暫疼痛、頸部腫脹或輕微皮膚灼熱,少數病人可能出現聲音沙啞、出血或暫時甲狀腺功能改變,多數在數週到數月內完全恢復。國際文獻顯示,RFA成功率高達60~90%,且不影響甲狀腺功能。
對於追求生活品質、工作不中斷的現代人,RFA不僅是微創醫療的代表,更提供了一種「以病人為中心」的治療選擇。醫師建議,有甲狀腺結節困擾者,應先做完整超音波與細胞學檢查,再與專業內分泌科醫師討論最適合的治療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