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地下天然氣管線深埋地下50年逾22萬公尺 監察院:隱藏公安隱憂
監察院公布北市地下天然氣管線深埋地下50年逾22萬公尺,是隱藏公安隱憂。(圖/王烱華攝)

北市地下天然氣管線深埋地下50年逾22萬公尺 監察院:隱藏公安隱憂

mirror-daily-logo

2025/11/05 16:02:00

記者:

王烱華

台北市地下天然氣管線老化有多嚴重?監察院最新報告指出,台北市區埋設50年以上老舊瓦斯管線逾22萬餘公尺,需耗時41.6年才能換完;另外還有瓦斯開關閥孔蓋約近3成遭掩埋,對於此公共安全隱憂,監察院今天(5日)指出,針對臺北市地下天然氣管線老化嚴重,汰換速度緩慢,隱藏公共安全隱憂等情,函請台北市政府確實檢討改善。
監察院指出,台北市地下天然氣管線總長度為2,460,510公尺,埋設50年以上達225,848公尺,40年以上至50年為485,834公尺,30年以上至40年為425,347公尺,合計使用中已30年以上管線達1,137,029公尺,依據北市府督導4家天然氣公司自109年起自提之改善計畫觀之,4家公司每年可汰換約5萬多公尺(含計畫性汰換及非計畫性汰換),如按此速度汰換使用30年以上管線恐需22年方能改善完畢,屆時管線已使用52年餘。
監察院說,依據該府提供61年以前埋設(使用53年以上)管線實際每年汰換4,321餘公尺之量能推估,需41.6年方可全數汰換完畢,屆時管線已使用逾94年,如使用30年以上管線全數汰換則需時逾263年方可完成,顯見61年以前管線汰換速度緩慢,難謂合理。又如,以易鏽蝕之鍍鋅鋼管及中壓鑄鐵管每年平均能汰換8,968公尺之量能推估,79年以前埋設(使用35年以上)管線需時98年方可全數汰換完畢,屆時管線已使用逾128年。據此,現行4家公司汰換地下天然氣管線之速度遠追不上老化速度,潛在的災害風險極高且有重大公共安全隱憂,該府不該漠視,允應儘速督導改善。
333068_2025-11-05.jpg
台北市地下瓦斯漏氣件數統計表。(圖/王烱華翻攝)
另外,依據北市府統計瓦斯漏氣通報搶修自109年至114年3月底計有2,635筆非屬外力造成漏氣事件(如施工、開挖損傷漏氣等;平均每年約420件),其中漏氣原因屬腐蝕、鏽蝕者計2,206筆占全體漏氣原因83.72%,顯見腐蝕、鏽蝕是造成瓦斯管線漏氣之主要原因。然查,該府管線汰換速度遠低於老化速度已如前所述,有關漏氣點、漏氣熱點僅能靠通報方式被動發覺,雖有聯合查核但仍難以發覺「管線鏽蝕」之處,形同放任業者被動處理管線漏氣問題。又查,市府用於天然氣安全查核預算每年約為110萬餘元,安全查核業務每月平均每家業者2萬餘元,是否足以查核追蹤歷年執行成效並做設施風險分析及預警管理等,不無疑問。再查,相關法令雖訂有罰則,然該府歷年均未曾對4家天然氣公司之地下管線汰換進度或漏氣事件進行裁罰,制度流於形式,有待謀求改進。
監察院統計指出,至112年10月底止,臺北市地下瓦斯管線的開關閥孔蓋遭埋沒數量計有6,622個,約占總數(22,614個)近3成,其中又以大安區1,224個最多,如遇災害事故難以立即緊急停止供氣,已嚴重影響市民公共安全存有重大公安疑慮。後據北市府稱已督導業者於113年底全數改善完成。惟孔蓋位置數量資料來源均為業者提供,有否尚未被發現遭掩埋之孔蓋?其數量及位置之正確性為何?於緊急災害應變時能否掌握管線狀態立刻停止供氣?上開疑問均有待該府切實督導,確保防災圖資正確性,維護市民公眾安全。
監察院強調,基於瓦斯管線汰換方法具高度專業性,本院予以尊重,但以目前管線汰換率低且僅能透過地下瓦斯管線漏氣通報後才進行汰換,然查,由每年漏氣件數並無顯著下降之情況下,該府所稱的風險減緩措施(如:管線完整性評估及管網風險評估,並據此建立風險分級與優先汰換順等),以及該府所研提的現行易鏽蝕的鍍鋅鋼管及中壓鑄鐵管汰換速度觀之,實難讓國人放心。至其餘縣市汰換速度是否同樣堪憂,自有待經濟部積極掌握與妥處。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