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化業得力於俄烏戰爭後,俄羅斯出售折價原油,加上中國新增大量產能,使市場出現「供給大過需求」,引發削價競爭。這也是台塑以及全球石化業面臨價格傾銷的核心挑戰。台灣石化業自1960年發展至今,曾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如今國內塑化龍頭也一次面對史上最漫長寒冬。
台塑集團積極把「石化業」變成「材料業」,進行差異化升級。台塑總裁吳嘉昭透露,正在推動產線整併、提高效率,同時持續將產品往高值化、差異化發展。差異化研發與產品組合優化發展軸線,聚焦高端應用在電子、電動車、生技醫材等高成長領域,推出先進材料。並導入模組化設計、AI與IoT監控生產參數、配合低碳轉型,縮短開發時程,快速對應客戶多元需求。高值化深耕市場,透過策略聯盟與垂直整合,切入供應鏈,擴大高毛利產品比重。
2024年台塑、南亞、台化(台灣化學纖維)三家公司已將差異化產品拉高到平均佔比50.6%,今年可望再提升至52.8%,年增2.2個百分點。預估2025年因差異化產品所帶來的新增利益額達3.2億元,其中台化的差異化佔比將由46.5%躍升至51.3%,為成長幅度最大者,足見轉型效益。
值得注意的是,僅1成左右的結構調整,僅1成左右的產品結構調整,就可創造超過6%的年度獲利成長。高值化、差異化產品的價格黏性與技術門檻顯著較高,比較不受石化循環景氣與原油價格波動影響,使台塑集團整體營運更具韌性。
台塑集團總裁吳嘉昭對未來石化業看法,中國大型的石化業仍然在繼續擴建,要把小的工廠收掉,但效果相當有限,所以大部分的供給量還是一直在增加。但是目前因為需求量還沒有增加,所以在供給跟需求不平衡之下,明年應該還會辛苦一點,但到了2027年時應該會有所好轉。
台塑企業透過「產品轉型 × 差異化 × 高值化」三箭齊發,步入轉型關鍵期之際,台塑企業的策略布局已初見成效,未來隨著研發深化、產能擴張與ESG 驅動下,持續將石化產業向高值化、永續化邁進,為股東與社會創造更長期且穩健的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