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宇甄指出,兩岸關係惡化至今,軍事對峙升溫、人民交流緊縮、觀光旅遊受阻,甚至連國際參與都陷入僵局,這都是賴政府執政一年多來的現實寫照。賴清德上任後一再以抗中保台作為政治口號,卻無法提出具體策略化解兩岸緊張。如今情勢失控、社會焦慮,才急忙要求韓國瑜出面「維護國會尊嚴」,反而更顯出其無能與卸責。
許宇甄強調,立法院歷來具有監督與建言的功能,並非總統的附庸或危機代言人。既然賴總統已經公開拜託韓院長出面協助,那就應該回歸制度、務實處理。立法院在2000年12月曾成立「立法院兩岸事務因應對策小組」,目的在於建立跨黨派對話機制,協助政府面對兩岸重大變局。如今情勢更加嚴峻,正是重新啟動該機制的時刻。
許宇甄表示,支持由國民黨團提案恢復成立「立法院兩岸事務因應對策小組」,並邀請朝野共同參與。小組任務應包括研議兩岸交流政策、檢討政府因應作為、建立跨黨派溝通管道,以及提出具體的和平交流建議方案。唯有透過制度性協商,而非意識形態對抗,台灣才有機會走出兩岸的惡性循環。
許宇甄指出,兩岸和平不只是政黨議題,更是攸關國家安全與人民生活的共同課題。無論藍綠白,都應該正視現實,台灣的繁榮與安全,無法建立在對抗與切割之上。民進黨政府執政九年多來,拒絕交流、壓抑對話、扭曲歷史,導致兩岸互信崩解,如今又以言論自由之名包裝政治鬥爭,根本是在掩飾自身的兩岸政策錯誤。
許宇甄強調,真正維護國會尊嚴的方式,不是讓立法院成為總統的政治防火牆,而是讓國會發揮理性平衡的力量。相信韓國瑜院長可以包容與協調的姿態,帶領朝野共同思考兩岸和平發展的路徑,將有助於建立新的政治共識與社會信任。
許宇甄最後呼籲,兩岸和平是全民的最大公約數,兩岸交流對話不應成為政黨攻防的籌碼。面對危機,台灣需要的不是挑釁與分裂,而是勇於對話、敢於務實的領導者。若賴政府真心希望化解危機,就應放下意識形態的執念,正視國會與民意的建議,與朝野攜手尋求和平之道,而不是再以「對抗」包裝「失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