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維·柏拿·米爾克(Harvey Bernard Milk)是美國歷史上極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不僅是第一位公開同志身份當選公職的政治人物,更是LGBT權利運動的象徵與先驅。他於1930年5月22日出生於紐約州,很早就已經知道自己的同性戀傾向,但在40歲前從未公開。在多年的職涯探索後,他於1972年搬到舊金山卡斯楚街,並開設了一家攝影店。卡斯楚街當時是同志社群的聚集地,成為米爾克政治啟蒙的搖籃。
1973年,米爾克首次參選舊金山市監督委員會雖未成功,但他率直坦白的個性和獨特的政治手法,使他迅速獲得關注。他連續參選三次皆未當選,但不氣餒,反而更加積極參與政治行動,並自稱為「卡斯楚街市長」,帶領同志社群對抗保守勢力,推動平權理念。在1977年,舊金山市改變委員會的參選制度,哈維終於當選市政監督委員會第五區的委員。
然而,他的政治生涯僅維持十個月。1978年11月27日,與他同屆當選的委員丹·懷特因政治立場與個人恩怨,刺殺市長喬治·莫斯科尼及米爾克,引發社會震驚。懷特最後被判過失殺人,輕判引起大規模抗議與同志社群的憤怒。
米爾克的精神與勇氣,成為後人追求平等的典範。他鼓勵同志勇敢出櫃,堅信只有可見、團結,才能帶來改變。他的故事在2008年被改編成電影《自由大道》(Milk),由葛斯·范·桑執導,西恩·潘主演,紀念他被刺殺30周年。這部電影讓更多人認識米爾克的貢獻,也讓他的理念持續傳遞至今。哈維·米爾克不只是同志社群的英雄,更是所有追求自由與平等者的靈感來源。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