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靚蕾說:「一開始是因為我的《沉靚時間》Podcast節目,常常會接觸到很多社會議題。當時做了跟兒童安全有關的內容,原本以為那些只是個案、不幸的單一事件,但越查越深入,發現根本不是這樣。」
「我一度懷疑是不是我查錯資料?怎麼可能一個老師已經有性犯罪或虐童前科,還能再接觸小孩?而且不只補習班,是國小、國中,甚至幼兒園都出現這樣的情況。我才驚覺這不是偶發事件,而是系統性的漏洞。」
她發現台灣現行的「各教育場域不適任人員通報及查詢系統」有諸多漏洞,包括設計邏輯錯誤、無強制查詢、缺乏時效性,以及處罰過輕、缺乏矯正等後續追蹤行為等等。
李靚蕾強調,此查詢系統的設計邏輯是「哪裡出事就補哪裡」,依賴人員通報,變成一直建不完的資料庫,也增加基層人員工作量。而且學校、補習班或幼兒園當局有可能為了維護聲譽、怕被外界撻伐或不想找麻煩,選擇隱匿犯罪事實,當然就不會出現在記錄上。
就像毛畯珅是北市私立培諾米達信義幼兒園園長之子,在2022年7月11日至2023年7月10日期間,在園內對6名未滿7歲的女童,犯下至少224次加重強制性交、加重強制猥褻、拍攝性影像等罪,但他涉嫌於2021年10月就開始在托嬰中心和幼兒園對39名幼童性侵、猥褻並拍攝性影像,就因為園長是他母親,隱匿通報導致更多人受害。
此外,法律又因要保護更生人,限定校方只能由專門負責的1人查詢,變成資訊越來越不透明,再加上很多記錄到期會消失變成查無記錄;或像《鏡報新聞網》獨家披露狼師高培深化名「高強」,利用判決空窗期繼續進行一對一任教,讓事後得知的家長崩潰,害怕孩子因此成為受害者。
李靚蕾說:「孩子會去各式補習班及夏令營等,但這個系統僅限學校查詢,一般營隊、非營利組織都難以查證。」甚至2019年桃園某國中虐童及性侵案,狼師即使遭解聘並終身不得任教,竟又以志工名義回到學校教學,「一般家長真的無從得知,只能讓自己的小孩暴露在風險當中。」
李靚蕾仔細調查後才發現,這後面「水很深」,包括「良民證」其實也不會紀錄到犯罪後被判緩刑的紀錄,「因為緩刑時間到,這個記錄就會消失,良民證上面就沒有紀錄。」
她舉例,性罪犯若是判刑兩年以下或是和被害人和解,就有可能被判緩刑,緩刑期滿,紀錄就不會出現在良民證上。也就是說,有性犯罪前科的人仍可能拿到良民證,這對兒童安全根本無法保障。
加上台灣對於性侵犯罪的量刑過輕,有些人被判停職一、兩年後就能回來繼續任教,但在這段時間內沒有任何心理輔導或矯正機制,如何能證明這些人確定不會再犯?在少子化已經成為國安危機的現在,政府不應只是鼓勵生育,更應該要提供父母一個安心養育孩子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