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管署27日表示,今年第21週(5月18至24日)因新冠就診人數破1.4萬人次,較20週1.9萬就診人次增幅113%,新增102例重症、19例死亡,中一個病例為1個月大男嬰因確診出現血氧低、酸中毒症狀,已經住院7天,目前仍在加護病房觀察;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過去台灣以「XEC」病毒為主,不過近5週「NB.1.8.1」病株急遽攀升、占45%,主要來自香港與中國。
「NB.1.8.1」病株免疫逃脫能力強,且確診症狀除喉嚨痛、發燒、肌肉酸痛,近期也出現腸胃道相關症狀,部分確診者認為這次新冠確診感受已經不像過去二次確診的一般感冒,有更不舒服的感受。而根據疾管署統計,近期因新冠就醫者以5至19歲為主,其中5至9歲增幅101%、10至19歲增幅120%,病毒開始攻擊未具ACE2受體的青壯年族群。
根據疾管數統計,有9成以上因新冠重症、死亡者未接種JN.1疫苗,根據CTWANT報導,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理事長黃振國醫師指出,新冠併發重症是流感的16倍、死亡率也高達9倍;兒童感染科醫師顏俊宇也觀察到近期新冠症狀特別多,醫師提醒,若出現持續性嘔吐、肚子痛或發燒,超過12小時未進食或解尿,有抽蓄、意識不清、呼吸困難,以及退燒仍持續胸口不適,很有可能是重症警訊。
對此,台灣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提醒,「戴口罩」仍是避免感染病毒的MVP,醫師指出,不論是布口罩、醫用口罩或N95「戴口罩均能降低感染風險,儘管證據的強度仍受偏倚影響」,建議於「醫療機構、大眾運輸、暑假出遊」時配戴口罩,並表示「戴口罩,不只是防病毒,更是幫助醫療體系『減壓』的關鍵小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