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陳立武透露與台積電談合作 晶圓雙雄兩樣情
英特爾執行長陳立武日前表示,近期有與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董事長暨總裁魏哲家會面。(翻攝自X@intelnews)

|AI

英特爾陳立武透露與台積電談合作 晶圓雙雄兩樣情

2025/04/25 11:09:00

記者:

謝承學

近期美國晶片巨頭英特爾(Intel)新任執行長陳立武透露,他已與台積電(TSMC)董事長暨總裁魏哲家會面,討論兩家公司可能的合作方式,這番言論再度引發市場對這兩大半導體巨頭關係的關注。
然而,相較於過去的競爭態勢,如今的英特爾與台積電,無論在市場地位、技術進程還是營運狀況上,都呈現出截然不同的景象,當年在先進製程廝殺的兩強,現在在產業中的處境卻是兩樣情。
美國半導體大廠英特爾(Intel)日前公布2025年第一季財報第1季營收為126.7億美元,超出原先預期的123億美元,每股收益為0.13美元,去年同期為0.18美元,預估為0.01美元。英特爾新任執行長陳立武在電話會議中坦言,坦言公司正處在高度不確定性,同時他正在改革英特爾,同為先進製程競爭者,台積電才剛傳出將調漲美國廠定價,英特爾卻延後新廠投資,甚至將進行裁員,相較於台積電享受AI紅利,英特爾仍在虧損與重組中掙扎。
先前傳出台積電和英特爾可能在美國成立合資公司,不過在先前的台積電法說會上,台積電董事長暨總裁魏哲家重申:「沒有任何合資討論。」但陳立武在電話會議上表示,他已與台積電(TSMC)董事長暨總裁魏哲家會面,討論兩家公司可能的合作方式。
2025年初,半導體業界資深人士陳立武接替了前任執行長基辛格(Pat Gelsinger),成為英特爾的新掌舵者 。陳立武擁有在益華電腦(Cadence)成功轉型的經驗,並與台積電建立了深厚的合作關係,這讓市場對他寄予厚望 。然而,他接手的是一個挑戰嚴峻的英特爾:公司面臨數十年來的首次年度虧損 ,大型生產設施建設延宕,核心的CPU市場份額持續被超微(AMD)等對手蠶食 ,而寄予厚望的晶圓代工業務(Intel Foundry Services, IFS)仍處於虧損狀態,轉型之路充滿荊棘 。
陳立武上任後,迅速展現改革決心,強調「客戶至上」和「卓越工程」 ,並推動組織精簡、削減管理層級、降低營運開支及資本支出,以提升營運效率和決策速度 。他坦言,克服挑戰並不容易 ,首要任務是穩定軍心,重新聚焦核心業務,並改善公司的執行力 。
英特爾能否重振雄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18A(相當於 1.8 奈米級別)製程技術的成敗。這是英特爾「四年五個節點」計畫的終極目標,旨在 2025 年重新奪回製程技術的領先地位。
英特爾官方多次強調18A進展順利,已進入風險生產階段,預計2025年下半年投入量產 ,用於生產下一代Panther Lake處理器 。公司內部測試顯示其進度良好,甚至有信心超越台積電的N2製程。
然而,市場對18A的良率和實際量產能力仍存有疑慮。有報導指出,博通(Broadcom)測試18A晶圓時良率僅20%,更有韓媒報導良率低至10%,遠未達到量產標準。儘管英特爾駁斥這些說法,並有分析師報告稱良率已達可接受的水準 ,但其下一代旗艦級桌面處理器Nova Lake的關鍵運算單元(compute tile)卻傳出將外包給台積電的 N2 製程生產,同時也有消息指出,有美系ASIC客戶對於英特爾A18積極製造、測試,凸顯在美國製造處在浪尖上,美系科技巨頭對在地生產晶片興趣提升。
面對內部製程進度的不確定性、嚴峻的財務壓力以及維持產品競爭力的迫切需求,英特爾新領導層展現出更為務實的態度。陳立武與魏哲家會面,釋出合作意願,可以看作是一種策略上的必要之舉。英特爾目前仍有約30%的晶圓產能外包給台積電,維持並深化與台積電的合作關係,特別是在先進製程如 N3、N2方面,可以確保其關鍵產品如Arrow Lake、Lunar Lake的部分晶片塊,以及Nova Lake的運算單元能夠及時獲得最頂尖的製造技術支持,避免因自家製程延遲而錯失市場良機。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