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立倫最近很忙,一下要反「綠共」,一下要戰「獨裁」;一下要搞罷免,一下子要弄彈劾;他說話越來越尖酸,面目越來越猙獰,但其實這一切都只是在掩飾他內心的恐懼。
恐懼之一是檢調已經查抄到國民黨老家了。昨天,檢調再度搜索國民黨新北、基隆地方黨部,連同先前台北、宜蘭、台南等地方黨部遭搜索,黨部主委與黨工遭羈押,甚至整個地方黨部「團滅」,顯示這極可能是一個由上而下、有組織、有計畫的系統性組織犯罪。身為這場疑似集體犯罪的黨主席,朱立倫是否誤蹈法網猶未可知,但光是他一路誤判大罷免聲勢,直到民團與綠營兵臨城下,才急忙推出罷免綠委反制;卻因時間緊迫,只好集體抄名冊,而弄出死亡連署的蠢事,他就要負起無可旁貸的政治責任。
法律與政治責任交相迫近,所以才會有這場師出無名的426大遊行;朱立倫想的是用外部矛盾,來掩蓋即將引爆的內部矛盾與究責。426當天,朱立倫順勢加碼要罷免彈劾賴清德;姑不論罷免彈劾總統門檻之高,遠非藍白無黨相加的62席立委所能及,反正只要挑起藍營基層對賴清德民進黨的仇恨,別討論朱立倫的失職與失能,他的黨主席職位就暫時穩了。
恐懼之二是地方諸侯與有意總統大位者的逼宮,此以蔣萬安的倒閣論為代表。蔣萬安公開倡言倒閣,背後代表的其實是藍營內部對黨中央無力回應罷免案的不耐;但朱立倫深知,過去一整年國民黨政黨支持度低宕,一旦全面改選,鐵定失去國會最大黨的戰略位置,他身為黨主席也得下台一鞠躬。就算此刻藍營基層一肚子鳥氣,也不能讓倒閣成為情緒的出口。
於是,朱立倫找來一路反對倒閣的民眾黨主席黃國昌召開一場「在野領袖高峰會」,這兩個人一搭一唱演了半天,目的只是讓黃國昌說出:「倒閣救不了台灣」這句話來安撫國民黨基層,順勢回懟蔣萬安的倒閣說。不能不說朱立倫的盤算很成功,在上個禮拜的「高峰會」後,在野倒閣聲浪就逐漸消聲匿跡,代之以「倒賴」一說。問題在於,台灣是權力分立的國家,總統受任期保障,此刻把罷免、彈劾喊得再大聲,全部都只是空包彈。除了讓民進黨看笑話以外,它最大的作用只是讓國民黨內再無人討論朱立倫適不適任。
朱立倫曾是國民黨刻意栽培的青年才俊,他在1998年首度頂著台大會計系教授的身分投入立委選舉,在當時暮氣沈沈的國民黨內顯得器宇非凡;果然,一任立委未滿,他隨即投入桃園縣長選舉並獲得連任,甚至又在第二任期末被不次拔擢為行政院副院長,成為馬英九執政時代公認的「儲君」。他在2015年國民黨風雨飄搖之際首度接下黨主席職務,外界原本期待他能帶領國民黨走出有別於馬英九路線的新氣象,但10年過去了,朱並沒有改變國民黨分毫,倒是國民黨的醬缸徹底改變了他。
引燃這場大罷免的主要火種傅崐萁是朱立倫競選黨主席的最主要樁腳,所以朱立倫自然必須概括承受國民黨立院黨團的一切作為。朱對自家的不分區立委翁曉玲在立院的出格表現似乎很不滿,才會在公開場合把她從前排推到後面,但翁曉玲能當上立委正是朱立倫的岳父高育仁舉薦,再由他自己提名。換言之,國民黨立委在國會胡亂立法、濫砍預算,舉止失控,朱立倫都有無可推卸的責任。
前有民進黨設下的重圍埋伏,後有蔣萬安這等更年輕、更有幹勁的黨內追兵,任誰都可以看出朱立倫在應對這史無前例大罷免時心中的恐懼。倒是國民黨人應冷靜想想,一場原本不該發生的大罷免如何而來?要不要被黨主席內心的恐懼一路牽著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