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確定延會至7月31日,藍白則有意將會期續延到8月底,引起綠營不滿。事實上,6月延會期間,13天的委員會議案,8個常設委員會就安排了47次考察,8天院會議程僅通過10個法案,預算案及公決案各1個,讓不少幕僚感嘆,現在就是「立法院的垃圾時間」。
《鏡報》掌握消息,立法院7月1日函文各委員會,表示因應114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審查決議,「國內旅費」通刪20%且不得流用,截至6月30日,委員會議事的國內旅費科目已達63.58%,提醒各委員會妥善控管,若年度中該項預算用罄,將依規定停止支用;意即接下來的各委員會恐不能再隨意安排考察。
一名綠營幕僚指出,近期這些考察與罷免息息相關,交通委員會國民黨召委林國成上週安排考察到花蓮,邀交通部長陳世凱出席,未料花蓮縣立委傅崐萁與花蓮縣長徐榛蔚等人在考察時群起向陳世凱抗議,讓人很難不懷疑這是藍營的政治操作,因為只要安排考察與部會官員合照,就能向選民宣揚政績。
該幕僚說,像是本週財政委員會考察「新竹縣交通設施狀況及預算執行情形」,不排除就是要讓官員到場替當地立委背書。
另名綠營幕僚透露,目前民生法案幾乎都處理完畢,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又下達軍令,大罷免前不要排審無關緊要的法案或議案,讓幕僚們為了找法案想破頭,只剩下教育文化委員會的《AI基本法》和《資通安全管理法》修正草案還在審,使得各幕僚只能到處詢問同黨立委是否需要安排考察。
歷年來,立委喜歡安排考察,衍生不少亂象。有資深國會助理私下向《鏡報》透露,曾有不少行程是「假考察、真玩樂」,也發生過立委本人不出席考察,卻只派助理去「玩」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