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時
2025/07/26 19:47:00
首波大罷免投票結果出爐,24名國民黨立委及遭停職的新竹市長高虹安罷免案全數未通過,罷免方挫敗備受檢討之際,前總統蔡英文今(26日)透過臉書發文表示,「為了我們珍貴的民主、自由,為了確保小小多山的國家能繼續穩健前進」,她希望在今天投票結束之後,大家能繼續支持總統賴清德與執政團隊。

即時
2025/07/23 22:07:00
大罷免倒數不到72小時,近日百工百業陸續在網上表態支持大罷免。如今前總統蔡英文今天(23日)晚間在臉書發文表態支持大罷免,蔡英文表示,她要謝謝所有公民團體,為了國家、為了民主,各位在家庭、工作與街頭的活動中奔波,各位的行動更證明了,台灣的民主不是空泛的口號,而是每一個人民的日常實踐,「7月26日,作為一個公民,我會去投票」,以表達對公民團體的感謝。

即時
2025/07/09 06:50:00
2016年1月16日,中華民國第14屆總選選舉投開票揭曉,蔡英文拿下了689萬票,大勝國民黨提名的朱立倫超過300萬票。不僅如此,民進黨在立委選舉也大有斬獲,在總數113席裡取得68席,是民進黨成立以來首次單獨在國會取得過半數席次。雖然選前就知道國民黨選情不妙,但如此大敗還是讓中共官方相當震驚。慌亂之餘,由新華社發出一篇評論中警告,如果民進黨在島內大搞「和平台獨」甚至「法理台獨」,在兩岸關係上興風作浪,那台灣的安定與發展將淪為「鏡中花、水中月」,蔡英文及其執政團隊,當以陳水扁之下場為鑑。

即時
2025/06/26 18:32:00
外交部前部長、總統府前秘書長李大維發表回憶錄《和光同塵:一位外交官的省思》,在書中「巴拿馬斷交風暴」章節,首度詳盡還原我國與巴拿馬斷交前後的外交過程。他以第一手觀察與內部分析資料,揭露蔡英文總統出訪期間巴方表面熱情、實則早有預謀轉向中國的蛛絲馬跡,包括蔡英文當年參觀巴拿馬運河的竣工儀式,首艘通行貨輪竟是中國船,種種細節都透露出預謀斷交的端倪。

即時
2025/06/26 18:20:00
外交部前部長、曾任蔡英文執政時期總統府秘書長的李大維今(26日)發表新書《和光同塵:一位外交官的省思》。蔡英文今特別以「老長官」身分親自錄影致詞,稱讚李大維的外交專業,幫助台灣走向世界。曾任李大學老師的監察院前院長錢復,除了讚賞李大維是40年來台灣最傑出的外交官,更透露李親筆手寫全書內容,可見其用心程度。此外,李大維也幽默分享,這次特別在書中將關鍵語句「加粗」標示,「如果很忙沒時間的人,只要讀粗體字,也能抓到書中精髓。」

即時
2025/06/26 18:15:00
外交部前部長、總統府前秘書長李大維發表回憶錄《和光同塵:一位外交官的省思》,書中透露,前總統蔡英文在2016年就職演說中公布兩岸路線,原本第一時間中方反應尚屬正面,不料卻有我方數位前政治人物「基於私利」,竟電告北京當局不應該接受,於是,國台辦隨後才稱蔡的就職演說「是一份沒有完成的答卷」。

即時
2025/06/26 14:57:00
外交部前部長李大維今(26日)發表新書《和光同塵:一位外交官的省思》,書中內容涵蓋李大維40多年外交職涯的經驗與觀察,並就民主制度下的外交運作提出省思,從個人視角出發,記錄多起台灣外交的重要事件,如與馬其頓建交、與巴拿馬籍聖多美普林西比斷交、重建台美互信、裴洛西訪台等重大外交事件與國際現場。此外,李大維也在書中揭密,2016年時任總統蔡英文打破慣例,首次與當時當選美國總統的川普通話。

即時
2025/06/26 09:51:00
洪浦釗/前總統府秘書長辦公室主任

即時
2025/06/20 16:55:00
美國導演葛靜文(Vanessa Hope)執導的紀錄片《看不見的國家》(Invisible Nation)6月13日在台上映一週全台票房已突破千萬元門檻,原定上映的65家戲院更因觀眾需求殷切,臨時加開9家戲院加入放映行列。已返回美國的葛靜文得知消息後驚喜表示「Wow」,並感謝台灣觀眾的熱情支持。

即時
2025/06/16 06:00:00
楊聰榮/中華文創學會會員、中台灣教授協會理事長、任教於台灣師範大學

即時
2025/06/14 16:05:00
美籍導演葛靜文(Vanessa Hope)日前來台宣傳紀錄片《看不見的國家》(Invisible Nation),以一位外國人的視角,深入描繪台灣從威權走向民主的轉型歷程。影片以台灣第一位女性總統蔡英文為核心人物,紀錄性別平權、同婚合法化,以及台灣人民對身分認同的探索與追求,期盼讓世界看見這座「曾被忽視的島嶼」。這部歷時八年完成的紀錄片感動無數觀眾,蔡英文總統也親自發文力挺,形容本片「不只是關於我,而是關於台灣的故事。」

即時
2025/06/14 06:45:00
紀錄片《看不見的國家》導演葛靜文(Vanessa Hope),歷時8年貼身拍攝蔡英文總統,見證她如何在充滿挑戰的年代帶領台灣推進民主改革。葛靜文接受《鏡報》專訪,憶及當時要啟動這個計畫時,在美國募資竟也碰到「自我審查」,許多人一聽到要拍攝關於台灣民主的記錄片,馬上就擔心引起中國反彈而拒絕。
熱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