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時
2025/10/08 10:23:00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先前召開會議,不過卻傳出內政部長劉世芳在會中看到馬太鞍橋被沖垮時,發出「呵呵呵」笑聲,引發輿論關注,災害應變中心隨即澄清,並揚言提告網友。對此,民眾黨立委黃國昌今天(8日)在立法院質詢法務部長鄭銘謙時,痛批司法檢調本應打擊犯罪,如今卻變成國家機器、打壓人民表達意見的工具。

即時
2025/10/07 09:46:00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釀重災,來自全台各地的民眾化身「鏟子超人」協助救災,不過一名來自桃園市的挖土機行老闆林鴻森,因救災時遭刺傷感染引發敗血症,搶救8天後昨天宣告不治。行政院長卓榮泰今天(7日)上午受訪時對此表示「非常遺憾」,也會予以最高慰問,呼籲所有志工朋友前往花蓮災區勘災,一定要做好保護自身的工作。

即時
2025/10/06 22:28:00
花蓮光復洪災救援清掃行動進行中,政務委員陳金德6日宣布,7日起將啟動災後慰助金發放作業及一站式服務平台,中央家園支持慰助金三方案合計每戶35萬元,採取「主動訪查、直接匯入」方式,由行政院跨部會團隊入村核對資料,災民不需到服務站排隊,即可在家完成領取程序。

即時
2025/10/06 14:57:00
花蓮光復救災行動持續進行中,國民黨智庫副執行長凌濤昨指控內政部長劉世芳訕笑花蓮災情,遭中央災變中心移送法辦。民進黨立委吳思瑤呼籲,「救災不容造謠,災情不該消費」,從總統賴清德、副總統蕭美琴、農業部長陳駿季及劉世芳都成為藍營政客主要攻擊對象,甚至連鏟子超人志工也能難逃國民黨的惡質攻訐。

即時
2025/10/05 18:30:00
總統賴清德今天(5日)下午前往花蓮多地視察,其中一站是災情最嚴重的佛祖街,過程中有民眾大聲陳情,賴清德也找來村長了解實情,得知是隔壁村居民喝酒情緒激動,希望能獲得關心,賴隨即指示中央總協調官季連成明天親自拜訪;看到許多災民房屋受損嚴重,賴清德也當場宣布,中央加碼每戶房屋修繕經費20萬元。

即時
2025/10/05 18:06:00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釀重災,至今仍有不少國軍及民眾在當地救災,但國民黨智庫副執行長凌濤今天(5日)怒斥,中央至今無任何官員負責,並稱上月23日中央災害應變中心舉行工作會報時,有官員看到馬太鞍溪橋被沖斷還訕笑。對此,中央災害應變中心駁斥,部分黨政人士持續刻意以片段畫面進行扭曲抹黑,將依《災害防救法》函送法辦。

即時
2025/10/05 15:02:00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釀災,造成18死6失聯悲劇。事發後第13天,前進協調所總指揮官季連成今天(5日)說明,目前民宅清除部分執行率達100%;道路清淤部分,昨日進度已達95%,今天將繼續處理道路廢棄物,以及清理側溝所產生之淤土,預計今日工作進度可達98%。另外,光復商工、光復國中、大進國小及光復國小有望於10月7日復課。

即時
2025/10/05 14:35:00
花蓮光復鄉近日湧進大量鏟子超人救災,國民黨發言人李明璇近日批評在光復車站前唱〈島嶼天光〉的志工是青鳥,引發網友熱議。其中一名當時在現場的民眾今天(5日)前往國民黨中央黨部還原事發經過,強調自己只是播放滅火器樂團的〈島嶼天光〉勉勵現場志工,卻被李貼標籤,用言論去製造政治打壓的工具,今天他站出來就是要李好好道歉。

即時
2025/10/04 00:30:00
國民黨主席改選將於10月18日舉行,《中天新聞》原訂週六、10月4日舉辦第3場國民黨主席選舉大辯論,不料,候選人羅智強、郝龍斌先後向主辦單位請假,前往花蓮災區拜訪,因此《中天新聞》宣布,與另外3個候選人溝通後確定取消4日辯論會。而國民黨立委羅廷瑋等人也在臉書上呼籲,請所有黨主席參選人暫停辯論,關心花蓮災情。

即時
2025/10/02 14:54:00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釀嚴重災情,國民黨智庫副執行長凌濤今天(2日)質疑內政部遲13小時通報花蓮縣政府。劉世芳今午在行政院會後記者會上提出通聯紀錄,強調第3次會議花蓮縣官員也有參加,從當場會議後,內政部透過傳真或其他通報次數高達5到7次以上,反酸凌濤舉行記者會前應先問花蓮縣府,有無收到相關單位通報。

即時
2025/10/02 12:56:00
針對花蓮災情,行政院長卓榮泰定調,將在「丹娜絲颱風特別條例」上追加200億元,補足重建經費,另外,他也強調將追究責任歸屬。對此,傅崐萁今(2日)說,國民黨基本上仍會自行提出特別條例;至於究責方面,他也高度支持,並強調應立即啟動國賠程序。

即時
2025/10/01 16:22:00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釀重災,造成18死6失蹤逾百人傷悲劇。身兼民進黨主席的總統賴清德今天(1日)中常會上表示,「整個台灣社會面對花蓮災情,都不分黨派、不分地域,緊緊團結在一起」,上周末的連假光是光復車站3日進出就有10萬人之多,他要提醒自發前往的志工,務必衡量自身能力及安全,特別是注意外傷感染。
熱門新聞
娛樂
社會
娛樂
國際
國際
社會
國際
國際
娛樂
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