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揭露中國人權暗角 李老師被提名諾貝爾和平獎:「這對我是一種保護」
李穎與團隊成員相信,「611Study ICU」專案促成中國許多學校延後開學,但許多學生因此遭校方威脅。圖為一所高中在校內電視牆點名「李老師」,警告學生別成為「被洗腦的小漢奸」。(李穎提供)

|時事

持續揭露中國人權暗角 李老師被提名諾貝爾和平獎:「這對我是一種保護」

mirror-daily-logo

2025/08/15 15:00:00

記者:鏡週刊
「我們終究不能老是拿美國的錢,或拿各種基金會的錢,中國人最終要自己掙錢,要自己支出反共、追求民主的資金。」李老師社群項目參與者之一方臉坦承,「發幣後,我們受到嚴重批評、挑戰。但時代在變,先前沒人想到美國贊助會突然全面停掉。如果去年沒有發幣,目前我們所有項目全都推動不了。」

這裡指的「項目」,是Li社群今年發起的「611Study ICU」與「牛馬ICU」專案,分別聚焦學生超時學習與企業員工超時工作。團隊坦言研究有限制;例如自願投稿易凸顯極端案例,為確保資料真實、防範敵意干擾,他們審核所有問卷,約五分之一投稿被辨識為夾帶假訊息,內容被剔除。

「611Study ICU」典故取自中國學生每日從早上6時上學至晚上11時。Li社群發起匿名問卷,調查結果揭露中國學生面臨極端超時學習,8週內回收4,568份問卷,引發國際關注。調查發布後,多校延後開學,有中學校方威脅學生「勿用VPN舉報」。「牛馬ICU」則關注中國勞工超時工作,揭露哪些企業員工超時工作、無償加班,鼓勵勞工投稿。「人道中國」創辦人周鋒鎖2月在X表示,611 ICU專案是「海外行動影響到(防火)牆內的成功範例,這些學校被學生揭露在網站上,不得不叫停提前開學等措施。」「這也鼓勵更多中學生翻牆上網投訴,維護自己的權益。」

李穎說,「611」與「牛馬」關鍵字成為中國官方眼中釘,發布即被刪。他將這場行動稱為「數位行動主義」,較少人知道,他曾更信奉浪漫主義,在網路寫了多年愛情故事。如今,「李老師」每個平台官網自我介紹上,都有一行看似浪漫的短文:「你看那通天的巨塔,每時每刻都有人往下跳。我小時候不懂,以為那是雪花。」

這段文字源於他少時看新聞播報富士康員工跳樓,忽有所感。他近日接受《紐約時報》專欄作家袁莉Podcast訪談,「長大之後,你自己開始去攀爬這座塔,然後你才意識到,哦,原來這種宏大敘事的代價,是你自己。」「為了荒謬的『清零』數字,人們被迫跳樓,就像一片片雪花般摔落在地,這簡直是件可笑至極的事。後來我發現,不只是我,連那些位高權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其實也只是一片片雪花,稍有不慎就會消失。」

獲和平獎提名是一個保護

這枚雪花顯然不甘心就這樣被消失。對美國議員提名他與人權組織維吾爾運動(CFU)作為今年諾獎候選人,他說:「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提名,對我來說,是一個保護。」

四川江油市一起少女被霸凌案引發民眾爆發,李穎近日又開始忙於轉發大量中國境內抗爭消息。圖為「李老師不是你老師」的X帳號,左上角頭像為他手繪的卡通貓。(翻攝X李老師不是你老師)
四川江油市一起少女被霸凌案引發民眾爆發,李穎近日又開始忙於轉發大量中國境內抗爭消息。圖為「李老師不是你老師」的X帳號,左上角頭像為他手繪的卡通貓。(翻攝X李老師不是你老師)

截稿前,四川江油市爆發少女掌摑霸凌案,市民發起和平集會與抗爭行動,遭警方暴力清場。白紙運動3年後,李穎再度在短期內收到大量影音投稿,他轉發至「李老師」平台,不到24小時觀看次數破百萬。他發文:「為確保一個完美無瑕的國際形象,中國公眾表達的空間已被壓縮得幾乎窒息,正當的民間訴求被當作風險,加以壓制。」

今年8月,我與在歐洲的李穎通電話,忽聞門鈴響,他查看一會兒,屋外沒人。我有些緊張,他卻不同意我直接認定此事與境外鎮壓相關,也許,真有人按錯了,「我們不知道、也無法證明,是誰按了門鈴。」

我問李穎,考慮搬去其他城市嗎?「這個,我要保密。」

跨境鎮壓 中共手段狠辣

跨境鎮壓(Transnational Repression)又稱跨國鎮壓,據人權組織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解釋,指的是某些政權意圖噤聲、威懾其僑民或流亡者在海外發表異議,侵犯其國民人權。中共的跨境鎮壓並非近幾年才出現,而是其維護政權和壓制異議的長期策略;在習近平上台後,跨境鎮壓行動顯著升級。自由之家調查指出,2014年以來,中國是全球最頻繁實施跨境鎮壓的國家,手段也變得更加多樣和強硬。

國際特赦組織(Amnesty International)去年發布中國跨境鎮壓報告〈在我的校園裡,我卻感到害怕〉,發現中港政府以多種方式噤聲留學生,以致留學生長期活在被恐嚇、監視、騷擾的恐懼中。國際特赦組織警示,中國跨境鎮壓已嚴重威脅學術自由與人權。

★ 《鏡週刊》關心您:若自身或旁人遭受身體虐待、精神虐待、性侵害、性騷擾,請立刻撥打110報案,再尋求113專線,求助專業社工人員。

★《鏡週刊》關心您,再給自己一次機會,安心專線:1925(24小時)/生命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