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電商平台,除了本土大老,富邦媒的Momo購物網和網家的PChome,還有總部在新加坡的蝦皮、韓系的酷澎(Coupang),目前蝦皮店到店、酷澎物流車都已開進台灣的大街小巷,最近拼多多更是狂撒臉書廣告,從鮮花到遊艇都有,價格更是破盤到不行。
「這當然不能買!」一家電商高層接受本刊採訪時透露,拼多多在全世界都是盲灑廣告策略,中國總部在操盤,有中就好,沒有經營的概念,在台灣根本沒有設點,所以也沒有遵循任何規範與售後服務,如果消費者真的下單買這些明文規定禁運的東西,處理起來很麻煩。
淘寶天貓海外台日韓總經理劉慧娟接受本刊專訪時提到,便宜就是最強的行銷,一開始一定會吸引到一堆人,但後來的訂單量和復購率不會提升,市場就砸爛了,且「台灣是一個重視口碑的地方。」
劉慧娟分析,台灣人喜歡嘗鮮,對各國廠商而言,會覺得一開始的資金投入很有成效,新品牌會有一窩蜂的排隊潮,然而要長期經營時,就非常困難,台灣是一個高度競爭的市場試金石。
「難,其實也是個護城河!」對淘寶來說,默默經營這些年,不斷提升基礎實力,包括物流、金流合作夥伴,今年更打通超商的貨到付款功能,接下來還有AI服務,像是以圖搜圖、AI試裝或試妝,3D家具試擺、AI推薦等。
很多電商平台業者是「零售思維」,劉慧娟說,大家討論的是在哪買東西CP值高、物流哪家快,競爭來競爭去,其實都是同一款商品,但淘寶在中國大陸已有10億的用戶規模,平均每2天就會來一次淘寶,還有4千萬人的VIP用戶是一個月裡、有27天吃喝玩樂都在淘寶上進行,所以除了規模大、活躍度也高,所以他們想的是如何讓用戶更活躍,走「消費者思維」,打造更多消費場景。
「今年淘寶雙11活動,是同步在20個國家推出」,劉慧娟提到,川普的關稅政策,讓更多消費者直接轉進淘寶,「因為他是一個超級APP,擁有各種場景、大量數據做為AI燃料,技術不斷迭代,沒有語言溝通的問題」,最重要的還是規模化效益。
對於本土電商市場來說,劉慧娟認為,淘寶其實不是來搶地盤,因為有很多生活用品的剛性需求,本地平台還是比較方便,所以可強化自己擅長的優勢品類,雖然價錢低、就會有人買,但很多人需要售後服務、或對品牌的執著,所以不會因電商大平台進來就倒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