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傳「光電板會毒死養殖魚」!專家實測「泡水7天」揭真相…事實查核中心發聲了
太陽能光電板遭颱風吹倒。圖/資料照

|即時

網傳「光電板會毒死養殖魚」!專家實測「泡水7天」揭真相…事實查核中心發聲了

mirror-daily-logo

2025/07/11 10:45:00

編輯:

古靜兒

颱風「丹娜絲」挾帶的狂風豪雨給南部帶來嚴重災情,除了農業慘遭重創,因嘉義布袋新塭、義竹東後寮滯洪池的數百面水面型太陽能光電板都遭損,也讓光電產業引起關注。不料,網路上卻流傳「颱風後不要買中南部養殖魚,因為魚可能吃下破損光電板毒物」的傳言,引發民眾對食安疑慮,也釣出事實查核中心出面打臉該說法。
丹娜絲颱風襲台後,中南部部分地區出現太陽能板因強風受損的情況,沒想到此後網上卻流傳一則示警稱颱風後切勿購買中南部的養殖魚類:「太陽能板被颱風吹壞掉到魚池,因為太陽能板破了漏出的粉液非常毒!因為魚吃了毒,可能就被撈起、送到市場,假如人吃了,後果難以想象」,意外引發民眾對養殖業的疑慮。

太陽能板會滲漏有毒物質?

對此,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昨(10)日也發佈最新查核報告,採訪多位專家並援引業界實驗資料進行佐證。首先,台灣太陽光電產業協會指出,目前台灣絕大多數使用的是不具毒性的「矽晶太陽能板」,且這類光電板封裝於玻璃與防水背板之間,安裝時也配有浮筒,不會直接接觸水。
該協會秘書長姜暭先補充,過去已有多家廠商進行實驗,將破損與完好的光電板分別放入魚缸中7天,並請第三方檢測,結果顯示水質中並未檢出重金屬離子,魚類也全數存活。另外,光電板在出廠前也需通過「20年不破壞」的極端環境模擬測試,將光電板放在85%高濕度、零下10度到85度的極端溫度環境下長時間循環進行模擬,以確認電板在戶外不會破損或溶出有害物質。
20250711網上瘋傳「颱風後不要買中南部養殖魚,因為魚可能吃下破損光電板毒物」的傳言。圖/翻攝自Threads
網上瘋傳「颱風後不要買中南部養殖魚,因為魚可能吃下破損光電板毒物」的傳言。圖/翻攝自Threads

破損太陽能板掉到養殖池或海中,會對生物造成影響?

對於「魚可能吃下毒物」的傳言,屏東科技大學水產養殖系主任陳英男表示,即使光電板破裂,是否影響也需視海流與地理環境而定,對傳言說法持保留態度。另外,中山大學海洋生物暨資源學系副教授唐川禾也表示,光電板架設前已進行環境安全評估,短期內受損並不會對水中生物造成實質危害。
儘管如此,國立中央大學新世代光驅動電池模組研究中心與化學系助理教授陳家原提醒,若破損光電板長期棄置於海水中,仍有可能因鹽分加速腐蝕,釋出銀離子、銅離子、鉛離子或微塑膠顆粒,這些物質若持續累積,恐改變魚池菌種多樣性,並透過食物鏈影響人體肝腎功能與神經系統,因此若有太陽能板掉落海中,應儘速打撈清除,以防止潛在污染風險。
新塭出身的山美國小校長洪榮正也表示,新塭滯洪池並非養殖池,因此希望網路謠言不要傷害中南部養殖漁業。另外,根據自由時報報導,還有養殖業者無奈透露,由於颱風造成停電,租用發電機已經花費大量金錢,還有部分業者難以周轉,導致水車無法運轉而讓養殖魚全數死光,損失百萬元,如今又有網路謠言中傷養殖漁業,更擔心影響到之後的生計。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