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38歲腦齡卻像46歲!台大醫師親授「777法則」延緩失智、救回大腦健康
大腦退化雖然與年齡成正相關,但時常動腦、保持學習習慣,能有效延緩失智的發生。

|即時

才38歲腦齡卻像46歲!台大醫師親授「777法則」延緩失智、救回大腦健康

mirror-daily-logo

2025/07/17 10:18:00

記者:

梁孝傑

失智症人口正以驚人速度攀升。根據預估,到了2050年,全球將有超過1.5億名失智症患者,台灣也正面臨這波失智海嘯。台大醫學院教授、愛腦中心執行長曾文毅提醒,大腦的退化雖然與年齡成正相關,但也可透過及早介入與良好生活習慣逆轉。
失智風險的增加,主要與年齡、基因與大腦病理蛋白的堆積有關。研究指出,80歲以上每7人中就有1人是失智症患者,90歲以上甚至每2人就有1人。
罹患阿茲海默症的主因,是類澱粉蛋白在腦中逐漸堆積,造成神經細胞受損。但有趣的是,部分高齡者即使腦中已有大量蛋白沉積,卻未發展成失智症。
曾文毅舉出一位104歲美國修女的案例。她生前長期投入教育工作,終身保持學習與動腦的習慣,即便死後解剖發現她腦內的病理蛋白含量與阿茲海默症患者差不多,但她晚年依然能談笑風生、自理生活。
20250717台大醫學院教授曾文毅談失智症攝影梁孝傑_2025-07-17.jpg
這說明時常動腦思考,訓練神經塑性,他會編織成一個密密麻麻的網路,即使有部分神經受損,其他細胞仍會支援,就能有效延緩甚至抵抗失智的發生。
為了協助早期發現高風險族群,目前已有「腦齡檢查」技術,可透過腦部MRI與人工智慧分析,量化大腦的實際功能年齡,並與身分證年齡進行比較。若腦齡高於實際年齡5歲以上,就可能顯示出大腦過度老化。
曾文毅舉出實例比較,一名61歲律師,因長年從事馬拉松、生活規律,腦齡竟比實際年齡年輕12歲;反觀一位38歲業務員,因長期應酬、壓力大、睡眠不足,腦齡竟老化了8歲,並在多個認知項目中明顯退化。
那該如何逆轉腦齡?曾文毅歸納出6大關鍵習慣:運動、飲食、睡眠、壓力管理、認知訓練與社交活動。其中,運動最為關鍵,包括每週至少150分鐘的有氧與肌力訓練。飲食方面則推薦地中海型飲食,多攝取蔬果、堅果、白肉與植物性蛋白,避免過多精緻澱粉與紅肉。睡眠則需維持每天7到8小時的優質深眠,讓大腦能在夜間有效「洗腦」,清除代謝廢物與發炎因子。
曾文毅也分享更簡易好執行的「777法則」,每天走7千步、吃7分飽、7小時睡眠,如果能這樣做的話,大腦功能就能保本,應該會夠健康了。

Info

愛腦中心

地址:台北市松山區健康路156號8樓

電話:02-2760-3313

營業時間:09:00~12:00、13:00~16:00、17:00~20:00,週日公休。

服務項目:腦齡檢測、AI智慧阻力訓練。

官網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