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Trade Desk 台灣暨香港總經理顏任廷表示,在經濟局勢變化下,許多企業的行銷決策容易僅考量短期預算成本,卻忽略品牌需要長期培養的必要性。然而,如何把握機會打造品牌格局,成為海外顧客心中首選,才是台灣品牌在此變局下的發展關鍵。而開放網路中的優質媒體與全通路行銷策略,正是實現此目標的有效途徑。
在不確定性與經濟逆勢下,台灣企業的海外銷售已經開始感受到獲利壓縮與發展的困境。以台灣重點出口地區之一的美國為例,根據 TTD 今年五月的調查數據指出,有 54% 當地民眾認為「眼下的財務狀況使他們備感壓力」,更有近四成表示「自己在過去三個月內對於物價更加關注和敏感」,顯示大環境的變化已對消費者的心態與行為造成實際影響。不過,該調查中亦揭露台灣企業仍具備發展契機,原因在於智慧型手機、電腦、電視等 3C 產品依舊為美國消費者未來三個月內的熱門購買項目,而相關電子零組件正是台灣的主力出口產品。
在此背景下,品牌塑造對台灣企業海外發展的重要性比過往更加關鍵。根據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於 2024 年公布的《品牌企業年度營運分析報告》顯示,企業若擁有自有品牌就有機會從企業對企業(B2B)的客群跨越至企業對消費者(B2C)的消費客群,為台灣企業面對經營挑戰時創造更多元的經營彈性。
台經院副院長周霞麗表示,台灣製造業過去以代工為主,主打性價比,不過隨著其他發展中國家崛起,性價比優勢不再,專而發展品牌。他認為,發展品牌能才提升議價能力,並獲得消費者、下游企業的忠誠度,尤其當景氣不好,或現在國際、總經環境變化劇烈,企業有品牌就能提升客戶忠誠度。「近期跟企業聊到關稅,他們說短期有影響,但客戶都願意吸收至少一半的關稅成本。」周霞麗指出,這正是因為客戶有忠誠度,像這幾年各家企業都在搶人才,企業品牌形象佳的企業也比較有機會取得好的人才。
TTD《賣家與媒體:優質網路的崛起》報告指出,全球消費者平均有 61% 的數位時光花在開放網路上,遠超 39% 的圍牆花園(Walled Gardens)。主因在於聯網電視(CTV)和數位音訊等優質網路媒體的快速崛起——全球前 500 大數位媒體發布商(包含主流 CTV 平台)已貢獻近 50% 的開放網路廣告收入,凸顯開放網路平台在全球廣告市場的核心地位。而優質內容,無疑是企業打造品牌的最佳管道。
不過,隨著廣告市場的變革,品牌必須採用更為精緻的整合策略才能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TTD 調研也發現,全球90%的消費者希望與品牌建立「無縫對話」,獲取一致的品牌體驗。毫無疑問,全通路策略(omnichannel)正是應對此需求的關鍵,與媒體通路間缺乏聯動而破碎的多通路策略(multi-channel)不同。研究顯示4全通路策略能夠提升1.4 倍用戶注意力、1.9 倍情感聯結,並降低2.2 倍的認知疲勞。
顏任廷表示:「台灣擁有世界級的產品與產業優勢,但許多企業在海外建立品牌時卻常受限於技術門檻與資源整合的挑戰。TTD 擁有遍布全球的開放網路優質媒體夥伴,提供新聞、CTV、串流影音等多元通路;更提供一站式全通路技術以簡化行銷流程,同時搭配 250 多家第三方數據提供者,協助品牌提升廣告投放準確性與成效衡量,目標成為更多台灣品牌成功邁向國際的客觀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