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低總宅分為三大類,一種是「機能老套房」,交通便捷機能完整,不過地段單價高,因此多半坪數小、屋況老,例如中山區,低總宅平均總價861萬元,平均坪數僅11.4坪,又以林森北路和新生北路二、三段周邊的套房供給量最多。新北蛋黃區的板橋,因商業機能高與四鐵共構等交通優勢,不乏20坪以下的小宅或套房產品,即使部分小宅成交單價達7、8字頭,高機能但低總價的特色,成為置產、首購族的首選。
另外一種為「重劃區新屋」,想買新又買大的小資家庭,就只能往低單價區購屋,例如淡水區平均總價787萬元、單價29.7萬元,但是平均坪數高達29坪,交易集中在新市鎮,具有「單價低、坪數大、屋齡新」的特色,總價千萬左右的房價,成為預算有限但重視空間的家庭型首購族首選。
第三種是「蛋白區老宅」,蛋白區單價低,亦不乏30年以上公寓華廈產品,公設比低實用性高,例如北投區低總宅平均總價820萬元、平均單價47.3萬元,中和街就有不少老公寓交易,此外溫泉路,不乏溫泉宅、度假套房等中古低總價物件。
第一建經研究中心副理張菱育表示,限貸令下對於多屋族有諸多限制,對於首購族則友善許多,因此也是目前市場主力。雖然下半年房市走勢仍待觀察,但首購族對於低總價產品的剛性需求,將提供一定支撐力。
張菱育建議,首購族將「可貸八成、月可負擔」作為評估基準,沿著捷運往末端站尋找,仍有不少區域生活機能完善,且具備中低總價產品的區域,如北投、淡水等地區,儘管距離市中心稍遠,但因總價低、房貸負擔壓力小,反而更具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