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坪紙片屋每坪破百萬憑什麼? 靠地段+交通+低總價煉金
台北市寸土寸金,今年上半年最小基地案為大同區「SOHO筑富」,面積僅38.1坪,實際建物坪數只有11、12坪。圖/住展雜誌企研室

|即時

12坪紙片屋每坪破百萬憑什麼? 靠地段+交通+低總價煉金

mirror-daily-logo

2025/07/25 12:19:00

記者:

陳宏銘

原本是房市熱潮帶動起投資風氣的小基地案,由於現在高造價、高造價下,住展雜誌企研室總監暨發言人陳炳辰指出,這種現況依然有量能,有發揮的空間,而且過去被認為的特殊產品,反而形成常態化趨勢,但要是為單價過高、性價比偏低的紙片屋基地案,他也提醒,非一線建商下,風險要好好考量。
觀察小基地案,住展雜誌企研室總監暨發言人陳炳辰表示,可發揮方向不多,勢必是小宅命運。如果是台北市內的小基地案,每戶屋主還需分攤較多公共設施面積,公設比偏高,導致室內面積進一步縮水,宜居性大打折扣,所以多半是投資型買方。
投資型買方怎麼會選擇在房市不景氣時刻,跟自己的錢過不去呢?陳炳辰透露,原因還是在首都圈沒有大面積的素地,台北市又常常是以危老重建方式推案,由於位在市中心地段,有著租賃收益、學區效益,未來轉手容易獲利,加上有小坪數低總價的不敗優勢,因此即使現在處於房市低迷大環境,但投資族認為資金負擔不重下,仍敢出手購進。
像大同區「SOHO筑富」的建物坪數只有11、12坪,但具備捷運、商圈機能,主幹道效益也加分,單坪開價雖達百萬以上,總價壓在一千多萬元,都是有利條件。同樣在大同區,尚未動工的寧夏路小基地案,它的面積更不到30坪,戶數也不多,但坐擁捷運、商圈、低總價,建商興建意願頗高。
陳炳辰進一步把眼光放大到北部紙片屋市場,他說,基隆市仁愛區、宜蘭縣羅東鎮、新竹縣竹北市,今年亦有小於40坪基地新案身影,不過,開發情況就跟雙北有些不一樣,由於土地價格較低,小規模的營造成本也不會太高,又多為自地自建公寓,公設規劃相當彈性,居住空間有賣相,輔以周邊市區、產業園區等地帶條件,以及小宅低總價這個關鍵密碼,讓建商勇於嘗試推案。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