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佩真指出,全球AI投資狀況持續蓬勃發展,可謂一場「軍備競賽」 。她舉例,美國四大雲端服務供應商(CSP)今年的資本支出將從去年的近2,400億美金大幅提升至今年的3,100億美金左右 ,加上中東、歐洲的主權AI訂單湧現 ,這些趨勢對於在全球AI供應鏈中扮演「軍火庫」角色的台灣,將帶來非常正面的效應。
然而,市場的主要隱憂來自於美國對半導體及其下游產品啟動的「232條款」國安調查。台經院在預測報告中也將其列為未來的重要不確定因素,認為若後續加徵關稅,恐推升終端產品售價、抑制需求,進而衝擊台灣資通訊產品的出口表現。
對此,劉佩真分析,AI晶片的重中之重在於台積電的先進封裝技術,其全球地位目前無可取代 。因此,即便未來真的面臨關稅,台灣廠商也可能具備透過漲價轉嫁成本的能力。
此外,她補充說,台積電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的一廠,其4奈米製程已可開始出貨,這也為應對關稅提供了另一個緩衝管道,部分訂單可直接在美國在地生產出貨,減輕從台灣出口的關稅影響 。
雖然232條款的調查結果未明,為產業增添了不確定性,導致部分電子機械業者對未來半年景氣看法轉趨持平保守 ,但劉佩真認為,基於強勁的AI需求和台灣產業的關鍵地位,半導體及相關科技業的業績在下半年仍將「一枝獨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