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師出無名 大罷免失敗的關鍵
罷團與民進黨忽略了與切身相關的民生議題才會激起人民的憤怒。鄒保祥攝影

|即時

投書:師出無名 大罷免失敗的關鍵

mirror-daily-logo

2025/07/29 06:40:00

攝影:

鄒保祥

陳永瑋/自由業、中正大學財經法律所碩士、戰略研究所碩士 726罷免投票的結果以國民黨24席立委全數不同意罷免作為落幕,罷團聲勢浩大但最後卻沒有半席被罷免,這場罷免活動很難說師出有名,假如說今天先針對幾個議題舉行公投複決,在複決結果出來後,國眾兩黨不願遵守,再行罷免,那這時舉著大義的旗號,才有罷免的正當性,成功機會就會很高。
就像2020年,罷韓之所以成功,那是因為韓國瑜違反承諾跑去選總統,後面的罷免活動才有正當性。
再者,這場罷免活動的起因主要在於去年的國會擴權開始,後續就是國、眾兩黨亂刪預算以及粗糙的立法、脫序的亂象,但是,由公民主導的罷免活動主軸,卻上綱到抗中保台與親中的意識形態對決,可是國民黨反而著重在一黨獨大、政黨制衡以及利用民粹包裝的民生議題,去合理化國眾兩黨在立法院的國會擴權,而民進黨跟公民團體卻沒有反制的相關論述,而是一直把抗中保台作為主要論述,例如中配6減4及中配親屬依親健保等議題,冀望以中國議題激起台灣人民對國民黨不信任投票。
罷團忽略了這次罷免活動與11年前的因為服貿引起的太陽花活動本質上截然不同,11年前的服貿在當時是法案已經在審了,是現在進行式,可是這次罷團的中配6減4等相關的中國議題仍是未來式,國民黨還沒提案,也因為還沒發生,所以支持國民黨的選民願意再給國民黨的立委機會,而部分支持民進黨的選民也認為要給那些立委當到完再說,也因此可以看到很多選區,民進黨的基本盤沒有全部出來投票,所以同意罷免的票數會低於2024年民進黨的立委得票數,而且還低很多,但是,很多選區反罷票數卻可以看出泛藍選民對國民黨立委的保留態度,也因此反罷票數低立委得票數低很多。
而且罷團與民進黨忽略了與切身相關的民生議題才會激起人民的憤怒,11年前的太陽花,是因為多數台灣人深恐服貿一旦實施會讓自己的生計受損才起而反對,但現在國眾兩黨一些真正與中國相關議題都尚未提案,此人民也尚未感受到自己權利受損,因此一直狂打抗中保台,這無法說服更多人出來對國民黨投下罷免票。
人是自私的,每個人會先考量自己的利益,爾後才會去考量公眾與他人的利益,就拿普發1萬為何會很多人會有感,尤其是對年輕人以及中下階層容易產生共鳴,這是因為現在的M型化社會,低薪、高房價、高物價,長期下來所產生的剝奪感,許多人認為在民進黨執政已經進入第10年,這些問題仍沒有解決,引發對執政的民進黨不滿,所以認為如果有這1萬,這是政府應該給的,沒有人想管台電負債多少,那是政府的問題,很多人認為民進黨政府的不作為導致現在的很多人生活困苦,所以普發1萬這是應該的。也很多人認為政府很有錢,卻吝於將預算造福人民,都在圖利財團,因此,需要一個強有力的在野黨去制衡執政的民進黨。
相對的罷團與民進黨卻沒有針對民生議題去做反制,例如國眾兩黨刪除預算導致長照、租屋、大學學費、等許多社福補助及農業補助無法發放,很多人的民生權益受損,這是現在進行式的被剝奪,這些對很多弱勢的人民會很有感,可是執政的民進黨卻沒有去放大這些問題。
民進黨政府不僅是很聖母、也很官僚,民進黨的政務官已經把自己的當成事務官,所以常常把政府治理、財政紀律掛在嘴邊,問題是政務官不是事務官,政務官要懂得處理的是政治問題,要用庶民的語言去跟人民對話,而不是像那些公務人員永遠就只會官腔官調,而不幸的是,民進黨的閣員很多就是官腔官調。
然後民進黨也誤判了國民黨,現在的國民黨已經不是當年阿扁執政不懂如何做在野黨的國民黨,經過了蔡英文執政八年,現在的國民黨越來越懂得如何做在野黨,懂得包裝民生議題去引發人民情緒的在野黨,而民進黨卻變成以前那個溫良恭儉讓、不懂得如何接地氣的國民黨,且八年執政下來,現在的民進黨也喪失像以往那樣可以創造及主導議題的能力。
民主主義必定會有民粹,這是每個民主國家都會有的現象,現在的民進黨認為以前那個尚未執政前走民粹的民進黨很Low,問題是現在的國眾兩黨就像流氓一樣,流氓想打人,民進黨還想去講道理?賴清德政府要學的是川普,像川普那種流氓個性,打破建制。
而且民進黨犯了一個跟美國民主黨一樣的錯誤,想要把全國性議題滲入到地方,但川普卻反其道而行,將各個地方的議題放大,也因此這次是罷免區域立委,不是不分區立委,全國性議題無法每個選區都等同適用。
民進黨要對抗國眾兩黨就要走有理的民粹,在野黨提出普發1萬,行政院就要懂得反制,提出自己的版本不論是排富或改發消費劵,老人可以免繳健保費,但可以設排富條款,去彰顯民進黨與弱勢站在一起,如果國眾兩黨反對設排富條款,那就可以把他們打成圖利富人。
民進黨長期以來打著改革路線,但任何一個國家的改革通常都不會是溫和的,而是轟轟烈烈的,任何改革一定都是草根、民粹開始,而且是從人民對現象的不滿引發情緒後,趁民氣可用進行改革。
阿扁那八年的民粹讓很多民進黨人嚇到,所以開始走向溫和的政黨型態,但是看看馬英九那八年的溫良恭儉讓,最後讓國民黨變成在野黨。
現在的民進黨要用以前當在野黨的心態去執政,民進黨的立法委員也要變回以前那個草根性民進黨立委,蔡英文可以文青治國,因為那時候是民進黨全面執政,現在的民進黨沒有那個本錢可以繼續文青治國、官僚治國。
1990年代,那時候國民黨都說民進黨都是穿草鞋的庄腳人,但那時候的民進黨就是有辦法用很簡單的語言讓支持者知道要幹甚麼,現在的民進黨要對付國眾兩黨,就是不要再繼續聖母心,把皮鞋脫掉換成草鞋,因為流氓打人是沒在講道理的。
接下來的賴政府要認真思考內閣改組與立院黨團三長改組,假如可以,應當找一位堅定中華民國派的外省藍人士來進行組閣,讓中華民國派與台派共同領導政府,立院黨團也該換人當了。

★《鏡報》徵文/《鏡報》歡迎各界投書,來文請寄至:editor@mirrordaily.news,並請附上真實姓名(使用筆名請另外註明),職稱與聯絡電話。來文48小時內若未收到刊登通知,請另投他處。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