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國誠/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中國問題與國際戰略學家,《宋國誠觀點》YT頻道主持人、《宋國誠觀點》(Blog)版主。最近著作《失速中國》(今周刊出版)
2025年7月19日,中國在西藏正式啟動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墨脫水電站)。國務院總理李強出席了項目奠基儀式並宣佈開工建設。這座由5座梯級電站組成的大壩預計將耗資1.2兆元人民幣,總裝機容量6000萬─8100萬千瓦(三峽僅為2250萬千瓦),年發電量約3000億千瓦‧時(一度電),相當於3個三峽水電站的發電能力。這是中國繼金沙江、怒江、瀾滄江眾多水電開發之後又一次具有水資源壟斷的戰略勒索工程,不僅將危及下游地區在河域生態、氣候條件、經濟生存等等不計其數的惡劣影響,也將引起南亞政治生態的緊張化。這種「截流築壩」的水源霸凌政策,正是中國「強權自私主義」的徹底表現,勢必引起南亞與中南半島基於水資源短缺而爆發「水戰爭」。
1,中國蠻橫的水資源勒索
雅魯藏布江發源於喜馬拉雅山北麓的「昂色洞冬冰川」,行政上屬於西藏阿里地區的普蘭縣,東流至「墨脫」一處形成一「大拐彎」(Great Bend),號稱天下第一大峽谷。在流經中印爭議的藏南地區之後進入印度,改稱「布拉馬普特拉河」(Brahmaputra River),流入了孟加拉之後改稱為亞穆納河(Yamuna River),最後再與恆河匯流後注入印度洋。這條跨越西藏與南亞大陸的大河,在中國境內雖然稱為「雅魯藏布江」,但從國際跨境流域來說,不能算是單一國家的境內河流,而應稱為「雅魯藏布-布拉馬普特拉-亞穆納全河域」,或稱「南亞次大陸跨國綜合流域」,是南亞多國重要的經濟命脈,應為「河域國家」所共治和共享。換言之,任何在此流域上進行人為的工程建設,都會對全流域國家和人民造成生存意義上的影響。
「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早在2020年11月26日證實,中國將在「十四五」計劃期間實施「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開發」計畫,「莫脫水電站」就是這一計畫的核心工程。實際上,中國主要河域的可開發資源已經消耗殆盡,只剩雅魯藏布江是當前中國潛力最大但卻開發最低的河流,也是中國唯一剩下的水電供應點。中國正是看準了「墨脫-大拐灣」一處充沛的流量、理想的高低差(落差達6500英尺)和巨大的發電額度,所以不顧自然條件的險惡與工程技術的難度,也未經下游國家共同協商,十足以「單幹/蠻蓋」的手法進行以鄰為壑的掠奪。換言之,「墨脫」絕不只是一座水電站而已,而是一個攸關數十億人口「生命之源」的戰略要地;中國正是利用這種地緣優勢,試圖在南亞地區建立生態霸權,改變南亞的地緣政治,遏制印度與孟加拉的經濟命脈,對下游河域國家進行「水資源勒索」。
2,墨脫水電站:世上最大的水資源分流工程
所謂「墨脫水電站」,實質上是一項「大型的水資源分流工程」。要完成這項大壩工程,需在堅固的岩石山中鑽探4至6條將近20公里長的「分流隧道」,以利於河水通過隧道時截流一半以上的水量,大約每秒超過7萬立方英尺,如此才能產生預期的電力輸出。換言之,「莫脫水電站」就是一項「河域截流工程」,其結果就是河流下游水位下降,農田灌溉不足、作物歉收、漁獲不足;尤其由於河水流量降低,將減少下游泥沙沉積,減少農田自然產生的肥沃能力,破壞河域物種的多樣性。尤其嚴重的是,上游水壩往往在乾旱期截流儲水,洪澇期放水疏流,人違逆反水流的自然規律,造成下游地區氣候與生態的巨大變化。
3,中印「水戰爭」將無可避免
首先,印度當然不答應!儘管中國官方一再宣稱,「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開發是中方的正當權利,中國將充分考慮對下游地區影響,兼顧上下游利益」云云。但中國的「國際信用度」普遍低落,印度不會接受這種哄小孩的安撫話術。實際上,依據跨境河域《赫爾辛基規則》,各流域國家對流域水資源的運用必須遵守合理且公平分攤的原則,無論是中國或印度,都不擁有「固有優先權」,因此,中共所主張的「主權正當論」根本無法取代國際社會的「跨域共享論」。 換言之,雅魯藏布江的水電開發完全違反國際社會關於水域治理的共識與原則。
要說對印度沒有威脅,全印度沒有人會相信!在水電站還沒有開工之前,中國就已經興起一股「水電民粹主義」。在中國官方支持的社交媒體上,高調發出「直接截斷13億印度人水源」、「大壩開閘,水淹印度」、「大壩關閘,乾死印度」、「放大招」等等恐嚇論調,使印度不會輕信中國的承諾。印度反而相信,處在中印長期「水政治」(politics of water)的博弈關係之下,「墨脫水電廠」極可能通過「(乾旱)蓄水/(洪澇)洩洪」的水龍頭操作,對印度的生存構成寢食難安的威脅。
更嚴重的是,中國目前正在繼續推動「南水北調」三線工程,有中國水利專家甚至提出「大西線-五江一河」的構想,將雅魯藏布江、怒江、瀾滄江、金沙江、雅礱江和大渡河進行串聯,每年以相當於4條黃河流量的優質水源,調送到西北乾旱和京津缺水地區,從而永遠解決中國北方的乾旱問題。這是一項從雅魯藏布江大拐彎處「築壩調水」,實現「藏水入疆」的夢幻目標。一旦截水成功,中國滋潤了,但南亞大陸將成乾裂之地,恆河平原將失去40%的來水量,印度面臨亡國,中印大戰必將無可避免。
4,中國的陰謀:「河域武器化」
出於政治運用與戰略需求,在開閘與關閘之間,「墨脫水電廠」握有掐勒南亞大陸經濟咽喉的戰略支配權,這使得中國擁有對南亞大陸的生態勒索能力。印度「反壩學者」布拉馬.切拉尼(Brahma Chellaney)很早就把「墨脫水電站」視為「針對印度的政治武器」。他在《水: 亞洲的新戰場》( Water: Asia's New Battleground)一書中指出,中印之間的「水戰爭」已無法避免,因為中國把水源當作一種「政治槓桿」(political leverage),迫使印度屈服於中國既定的戰略。印度政府、學界與媒體也紛紛提出警告,中國極可能採取「河域武器化」的策略,以「斷水入印」作為對付印度的戰略威脅,逼使印度在所有雙邊爭議中妥協讓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