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華集團副總陳明軒表示,長華電材所販售的產品都是以外幣報價,近幾個月台幣大幅升值,對毛利率影響很大,同時營收部分涵蓋以美金收款為主的長華科技,同樣受到影響。
長華電材第二季合併營收達新台幣47.47億元,較上季成長5%,實現連續五季的營收走揚。然而,匯率因素壓抑了成長幅度。在毛利率方面,長華第二季為17.6%,較上季下滑1.3個百分點,營業毛利微幅下滑2%。儘管如此,長華在費用控管得宜下,整體營業費用較上季減少,使得營業利益季增6%,營益率提升至11.1%,略優於上季表現。
業外收支方面,雖然第二季有股利收入挹注,但受新台幣升值影響,產生顯著的匯兌損失,導致業外收支由盈轉虧,歸屬母公司業主之稅後淨利為1.1億元,較上季大幅下滑67%,每股稅後盈餘為0.16元。長華表示,近期匯率波動雖短期造成匯損,但整體影響仍在可控範圍內,公司財務結構持續穩健。
長科第二季合併營收為新台幣32.49億元,符合先前預期目標區間。若扣除匯率因素,長科第二季合併營收成長達7.5%,但受新台幣急速升值壓抑,以新台幣計價的營收僅比上季成長2%。在匯率影響下,長科第二季單季營業毛利和營業利益分別較上季減少4%及11%;毛利率和營益率分別下滑1.4和1.7個百分點,為20.7%和11.2%,低於預期。
長科表示,目前中國成熟製程需求依然強勁,台灣方面第三季則預計持平,滿多需求都是在工控產品,尤其IDM客戶方面需求相當好。不過在匯率影響下,因為8成以上都是外幣收款,且其中2~3成無法用自然避險因應,再加上第二季原物料價格上漲無法轉嫁給客戶,才壓縮毛利率。
業外收支方面,長科同樣受到新台幣兌美元大幅升值影響,產生匯兌損失,導致整體營業外收支由上季的盈餘轉為虧損,侵蝕歸屬業主之稅後淨利,較上季大幅下滑76%,實際金額為1.02億元,每股稅後盈餘為0.11元。
從製程區分,長科第二季蝕刻製程占營收比重為53%,沖壓占比為47%,比重與上季無太大變化。應用別方面,3C和工控營收占比相對穩健,分別為48%和24%,而車用需求尚未明顯回溫,營收占比為24%。產品組合來看,IC導線架占營收比重32%、QFN 28%、Discrete 17%、QFP 14%及EMC LED 9%,其中IC和QFN成長較為明顯,符合網通和工控市場需求較強的態勢。
展望第三季,長科基於審慎保守原則,以新台幣兌美元平均匯率29元作為假設基礎,預估第三季單季合併營收介於32.3億元到34.3億元區間,預期將較上季呈現低個位數成長,比去年同期成長中高個位數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