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關稅出爐前,台灣經濟研究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就對此表示,等到關稅公布時,業界不應將此稅率視為「最後答案」。他認為:「宣佈的那一天才是談判的開始」,台灣仍有機會透過後續協商,爭取更有利的條件。
總統賴清德也在1日表示,20%僅是暫時性關稅,只要後續達成協議,還有望再降稅率。
孫明德比喻,美國初次宣佈的關稅稅率就像論文的「初稿」,第一次的宣佈只是談判的起點,無論稅率高低,都不代表最終結果。
他以近期與美國完成協商的國家為例,指出像日本透過談判調降稅率,證明了各國在關稅公佈後,仍能透過談判找到對雙方都有利的解決方案。
面對關稅挑戰,孫明德認為,台灣企業不應只是被動等待,而應積極採取應對策略。他曾在記者會上建議,廠商應盤點自身的能力,計算「有多少是我們可以吸收的,有多少可以跟供應鏈談判,還有多少可以轉嫁到消費者」。他觀察到,日本已有四成廠商準備漲價,三成則計劃自行吸收部分成本,這些都是台灣企業可以參考的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