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為得登革熱竟是「屈公病」!台灣男子痛2年、親身經歷曝關鍵差異
中和林先生登山被蚊子叮咬後高燒,誤判是登革熱,篩檢後確診屈公病,疼痛纏身2年!

|即時

以為得登革熱竟是「屈公病」!台灣男子痛2年、親身經歷曝關鍵差異

mirror-daily-logo

2025/08/05 11:12:00

記者:

梁孝傑

「屈公病」與登革熱的病媒源都是蚊子,初期病症也相似,患者容易搞混。來自新北中和的林先生,2019年登山時遭蚊子叮咬,3天後突然發高燒、全身無力與嚴重關節疼痛,一度誤以為是登革熱,經過兩次篩檢才確認為屈公病陽性個案,成為台灣本土病例中的一員。本篇教你區別兩病症,以及居家防護重點,可以同時抵禦兩種傳染疾病。
屈公病與登革熱一樣,都是透過埃及斑蚊或白線斑蚊叮咬傳播,台灣屬於白線斑蚊盛行區域,夏季高溫潮濕為疫情高峰期。民眾可能與林先生一樣,因症狀類似而混淆,但事實上,兩者還是有不少關鍵差異。
20250724白線斑蚊埃及斑蚊屈公病翻攝自登革熱防治中心_2025-07-24.jpg
登革熱較常出現發燒、出疹、嗜睡,甚至肝臟腫大等症狀,有一定比例可能引發出血與重症。屈公病則以關節痛、肌肉痛與紅疹為主要表現,雖然致死率低,但部分患者,特別是年長者或患有慢性病者,會出現長期關節疼痛。像林先生被叮咬後就持續關節疼痛長達2年,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今年上半年,全球屈公病疫情升溫,已有超過25萬例病例,中國廣東累積近8000例。疾管署提醒,雖然目前台灣尚無疫苗可打,但防蚊就是最好的防線。
民眾若無法避免前往疫區旅遊,應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使用含有DEET(敵避)、Picaridin(派卡瑞丁)或IR3535(伊默克)等有效成分的防蚊液。但就算不出國,居家環境也應做好蚊蟲防範,因為屈公病與登革熱的病媒蚊重疊,防一還可抵兩病。
20250804 廣東爆發「屈公病」已破7700例 百度
日常防護重點包含「巡、倒、清、刷」。巡視積水容器、倒掉積水、清洗器具與刷除蟲卵;此外應裝設紗窗紗門、夜間使用蚊帳或冷氣防蚊。
若返國後或居住地曾有疫區旅客接觸史,出現發燒、關節痛、皮疹等症狀,務必就醫並主動告知旅遊史與接觸史,以利醫師及早診斷與通報,避免疫情擴散。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