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豬肉檢出萊克多巴胺!消基會籲強制標示、加強管理
澳洲豬肉檢出萊劑,消基會表示應強制標示產地來源以確保消費者權益。圖/photoac

|即時

澳洲豬肉檢出萊克多巴胺!消基會籲強制標示、加強管理

2025/05/04 12:23:00

編輯:

吳宜錡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豬肉儀表板」日前公布一批自澳洲進口的豬肉檢出微量萊克多巴胺(萊劑)0.001ppm,雖未超出台灣法定容許量標準,卻是自2021年開放萊豬進口以來,首批驗出萊劑的澳洲豬肉,引起消費者擔憂。
根據食藥署4月30日更新的豬肉儀表板資訊,該批檢出萊劑的澳洲豬肉進口部位包含豬腳、大腸頭、肝連、嘴邊肉、豬頭皮、豬腸衣等可食部位總計22.99噸,被檢出0.001PPM萊劑,雖然含量低於台灣現行法規對於豬肉各部位的殘留容許量,包括肌肉及脂(含皮) 0.01 ppm、肝臟0.04 ppm、腎臟0.04 ppm、其他可供食用部位(胃、腸、心、肺、舌、肚、腦、血等部位)為0.01 ppm。
20250504食藥署「豬肉儀表板」日前公布一批自澳洲進口的豬肉遭檢出微量萊克多巴胺(萊劑)0.001ppm。圖/食藥署提供
食藥署「豬肉儀表板」日前公布一批自澳洲進口的豬肉遭檢出微量萊克多巴胺(萊劑)0.001ppm。圖/食藥署提供
根據中時新聞網、自由時報報導,消費者文教基金會董事徐則鈺呼籲政府應主動公布該批肉品流向,研議是否將有無萊劑標示於產品包裝,以免消費者擔憂;消基會董事長鄧惟中表示,目前市面上的豬肉產地標示多是業者自主管理,沒有強制規範,導致進口豬肉流向不明,更提及過去消基會針對羊肉抽驗曾發現有豬肉成分在內,讓消費者對食品來源缺乏信心,鄧惟中認為,若民眾想確保不會吃到萊劑,目前僅能選擇有國產標章的產品,不過會讓消費者選擇性減少。消基會呼籲食藥署應補強標示豬肉產地、制定規範,來保障消費者的權益。
對此,中華經濟與金融協會副秘書長曾志超則表示,當初要開放萊豬時,進口商稱絕對不會進口萊豬,「未料過了幾年後就棄守」認為進口商可能在試水溫,一旦民眾接受後,未來恐怕會進口更多萊豬。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