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一指出,行政院在4月4日記者會說明政府的支持方案時,就清楚說明,美國算法是最惠國稅率加上對等關稅稅率。起初美國給台灣的稅率是32%,接著在90天的豁免期內,所有國家都10%,後來談到20%的暫定稅率。
張建一強調,業界、學界都知道這是要加上原稅率,例如工具機是4.7%加上20%、鬼頭刀是0%加20%。現在突然炒作這個話題,有點是想抹殺政府的努力、煽動無謂的恐慌,實在不應該。
張建一補充說明,對等關稅是國家稅,不是產業稅;232條款就是產業稅,到時候不會累加上去。世界各國多適用累加的算法,只有歐盟例外,因為他們一開始就說清楚是整包一起談。
台灣機械公會秘書長許文通說明,產業界始終就知道對等關稅須疊加。由於日本、韓國與美國有FTA,台灣沒有,所以他們輸美原本是0%關稅,台灣平均是4.7%。因此產業界在與政府座談時,都希望能爭取到低於日韓5%稅率。現在台灣是20%暫定稅率,還比日韓高5%,等於差了10%。
許文通指出,機械公會在美國宣布20%時,就對政府提出3大建議。首先是持續與美國溝通,至少爭取到與日韓一樣的稅率。其次是業者會有資金周轉的需求,盼望政府給予金融支持。最後是新台幣匯率在這段期間大幅升值10%,等於相對於日韓的差距,從10%增為20%,期待能回到4月前的33元價位。讓台灣與日韓能在同樣的立足點競爭。
許文通指出,確實台灣因為國際處境的關係,原本就比日韓多了4.7%關稅,這是先天劣勢。儘管台灣有部分業者能做出差異化,提高毛利率;但全國機械業共1.4萬家、從業人員28萬人,不是大家都能做到那樣的程度。他仍希望政府繼續爭取,幫國內產業撐出不落後競爭對手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