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曉玲指出,核三廠停止運作後,如今台灣高達95%的電力都仰賴火力發電,煤與天然氣取代核電,再生能源僅占一小部分。蔡英文政府把邁入「非核家園」視為成就,但過去8年前總統蔡英文任內就出現4、5次全國性大停電,區域停電更不計其數,凸顯供電不穩定。
翁曉玲續指,台灣能源進口依賴度高達96%,一旦台海遭封鎖,煤、天然氣等進口能源中斷,供電將面臨危機。「即便核三廠僅占全國發電6%,也是救命的電」,核電被全球公認為可負擔、乾淨、低碳的能源,美國與歐盟更將其列為綠能,乾淨程度遠勝於燃煤與天然氣。
翁曉玲批評,蔡英文政府在2016年推動非核家園時承諾天然氣50%、燃煤30%、再生能源20%,且不會推升電價,但如今全數跳票,再生能源占比僅13%,與目標仍有極大落差。核電停擺後,用電缺口全靠燃煤、燃氣補足,導致晚間火力發電比例高達95%,空污問題更嚴重,農田鋪滿光電板且弊案叢生,伴隨停電與電價連續4次上漲,進而推升物價,讓民眾怨聲載道。
翁曉玲強調,核電在發電效率與成本結構上遠優於再生能源與化石燃料,一顆6公克燃料丸發電量等同一公噸煤,成本僅為再生能源的4分之1、燃煤燃氣的3分之1,放棄經濟實惠的核電,反而選擇昂貴且效率不佳的再生能源,民進黨錯誤政策導致電價上漲,儘管連年撥補台電,還是虧損高達4千億,最終仍全由人民買單。
翁曉玲說,核電不只便宜,且不受天候影響,是全球公認最穩定能源,反觀風力、水力發電都是看「老天爺給電」,易受颱風影響。她強調自己並非反對發展綠能,而是認為核能與再生能源共存,才能真正確保供電穩定。
至於核三延役的安全疑慮,翁曉玲表示,目前全球有111座反應爐運轉超過40年,其中13座超過50年,美、日、歐盟等國均批准延役。核三廠硬體軟體設備完備、40年來無重大事故,並經國際與國內主管機關多次評鑑,安全性獲官方認證。
翁曉玲接著提到,屏東恆春居民與核三廠和平共處多年,地方7至8成民意都支持核三延役,民調也顯示全國也有67%民眾贊同。另外,核廢料技術已能減量降毒並確保長期儲存安全,台電2017年亦提最終處置計畫,問題在於政府不願推動。
翁曉玲最後回顧,50年前國民黨發展核電,奠定台灣經濟基礎,如今仍是乾淨、穩定、便宜,是維護國家安全、健康與經濟的最佳選項,因此呼籲選民在8月23日公投支持核三延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