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政府認為美國人口3.4億,這不到5%的世界人口,卻撐起全球製藥產業3/4利潤。國際藥廠對美國抬高藥價,這是一種不公平的變相補貼,也是讓其得以大幅打折進入國外市場的原因。美國每年花在藥品上的錢超過4000億美元(新台幣約11兆9200億元),已造成財政沉重負擔,因此川普認為美國的藥品價格必須大幅下降。
美國藥價世界最貴,除了藥廠因素外,跟其本身獨特的私人醫療保險、非官方議價制度有著重大干係。川普作法很粗暴,先發出行政命令逼迫藥廠巨頭大降美國藥價,藥廠利潤一下降,便會把價格成本轉嫁給各國。中華民國開發性製藥研究協會祕書長陳全文表示,「美國市場大、利潤好,最新、最有療效的藥,都是由美國第一個取得,甚至很多原廠專利新藥其他國家還不見得有。」
陳全文憂心,「過去全球藥價是根據國家富裕狀況、人口基數、以及不同醫藥保險制度去進行談判,最惠國待遇9月29日開始實施後,原廠專利新藥還是會在美國大市場先行上市,但之後全球藥價一被提高,其他國家病患很可能會苦苦等候救命藥。」延遲引進還不是最糟的情況,一旦健保署與國際藥廠進行議價,藥廠若覺得無利可圖,就不優先、甚至乾脆不進入台灣醫療體系,繼而造成缺藥。或者引進後,健保不給付或僅部分負擔,這時專利新藥勢必變得十分昂貴。
未來癌症新藥、標靶新藥恐將大遲到或乾脆不引進台灣。圖/翻攝健保署臉書
基於人道立場,具有療效、漲價後的專利新藥即使納入健保,也會形成健保體系的財務壓力, 一旦健保體系有了財務壓力,那就意味大家的健保費要漲了。而哪一類的專利新藥最容易受到衝擊?陳全文認為是:「癌症新藥、精準治療副作用少的標靶藥物、以及對罕見疾病具有突破性進展的基因治療。」這些救命藥若沒有納入全民健保給付,天價的醫藥費用,一般老百姓根本無力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