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各國關稅大都已公布,其中對台關稅稅率為20%。行政院說明整體關稅從32%下降到20%,已對台灣的經濟衝擊減緩50%,目前,還在繼續協商中,要爭取關稅再下調、以符合台灣社會期待。機械公會說,台灣並未與美國有自由貿易協定下,原本銷往美國的機械產品平均稅率約為5%,然而,日、韓機械產品輸美本已多為零稅率,現在日、韓最新關稅為15%,台灣為20%、再疊加原有平均5%稅率下,台灣銷往美國機械產品相較於日、韓競爭對手,實質上在關稅部分多了約10%。
事實上,行政院記者會與機械公會的關稅有著1%的落差。美國對台灣原有的平均關稅,行政院記者會給的數字是4%,但機械公會資料顯示為5%。加上對等關稅後,實際上機械產業輸美的關稅為24%(行政院版)、25%(機械公會版)。
如果再加上今年4月後,新台幣猛升值的關係,台灣的機械產品與日、韓競爭對手差距更大,來到了約有19%、20%的價格落差。機械公會認為,台灣機械設備原本的售價就比日本低2~3成,現在價差完全消失,對出口影響尤其明顯,是造成出口訂單大幅減少的重要因素。
無論是機械公會、還是行政院都指出,匯率比關稅對機械產業的影響來得更大。新台幣匯率是台灣機械出口競爭力的關鍵,因此機械公會建議政府採取相關措施以維持產業之出口競爭力。行政院說明記者會中也提及,中高階大型龍門機、車銑複合機、精密零件等機械產品,在這波對等關稅實施後,可能被德、日取代,政府業者將以開拓非美市場,例如印度、東南亞、或歐洲來降低風險。
至於,協助汰舊換新、給予貸款補助、以及轉型升級部分。透過研發補助,來購置研發、檢測、及生產設備,加碼擴大內需。機械產品外銷部分,將提供產業週轉和設備的貸款,並且搭配利息補貼與信用保證。轉型升級上,會輔導業者導入AI技術(如精度補償)進行雙軸(數位、永續)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