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後/論文撤銷醜聞一路被蓋牌 江安世躲過黑函選上中研院士

|即時

幕後/論文撤銷醜聞一路被蓋牌 江安世躲過黑函選上中研院士

mirror-daily-logo

2025/08/14 06:45:00

記者:

林慶祥

中研院院士江安世在國際闖出名號的論文,2007年被《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期刊撤銷,理由是有教授具名指控他的實驗有問題,這是相當嚴重的學術醜聞,但江安世卻能在2014年安然當選中研院院士,未因此事遭受質疑。清大C教授點出,因為中研院剛巧在2007年改變院士選舉辦法,不公布候選院士名單,讓江躲過遭黑函攻訐的可能,也少了外界檢視機制。
清大C姓教授指出,2007年江安世遭英國皇家學院院士Scott Waddell 教授,在論文摘要直指其實驗錯誤,導致該論文遭撤銷;剛巧同一年清華大學也有另一起學術風暴,包含江安世在內18位生命科學院教授,發動連署罷免院長張子文,理由是張「忽視多數教師意見」,教授們還改組一個專門處理教授升等的新教評會,最終罷免案過關,張子文成為清大在台復校後,第一位被罷免的教授。
「清大生命科學院教授們成功把院長拉下台是當年的大事,有學者認為這批教授因此握有審查教師升等權力、研究資源等,導致該領域的學者們紛紛迴避談論此事(江安世論文事件),深怕稍有不慎,會淪為下一個張子文。」

中研院修改選舉辦法 不公布候選名單

2014年江安世被提名為中研院院士候選人,根據過去經驗,江安世2007年的學術醜聞被爆料可能性非常高,因為中研院院士是台灣學者最高榮譽,肯定有詳知內情的學術同行會具名投訴,將他拉下馬來。
20250423_江安世_翻攝自清華大學臉書-001_0_2025-08-13.jpg
江安世2014年被提名為中研院院士候選人。翻攝清華大學官網
C教授說,當時中研院院士選舉制度有點像金馬獎,先公布入圍者名單(各組候選人)接著審查、投票,最後新科院士名單才揭曉,這中間有2個月公告期,夠讓中研院查清楚他的學術醜聞,這會讓江安世一槍斃命!
根據當年的「中研院院士選舉辦法」第9條規定:「院士候選人名單決定後,即行公告,公告中註明每人合於某項資格之依據,並通知各院士及評議員」。第10條規定「經公告後,如果對名單中候選人資格有意見者,應具名提出,以掛號信寄送選舉籌備委員會,詳加審閱」;第11條規定:「院士候選人名單經公告至少2個月,選舉籌備委員會就各組院士所投同意票之結果,按各組候選人姓氏筆畫開列名單,連同有關資料提出院士會議。」
但中研院該年度院士選舉,卻在未修改選舉辦法的情況下,對候選人名單保密到家,直到院士會議最後一日才揭曉新科院士名單。當時院長翁啟惠的理由是,往年公佈院士名單總是黑函滿天飛,而且媒體也會據此分析每位候選人的背景、學派、經歷等,預測是否會當選,有人連續被提名好幾次,卻總是落榜。
中研院_圖/鏡週刊-2_0_2025-08-13.jpg
中研院院士是終身名譽職。

選後才修法補正 挨批程序瑕疵

中研院認為,院士候選人都是傑出學者,不應被品頭論足,因此該年院士會議首度決定不公布候選名單,連候選者人數都不公布。C教授說,當時學界一頭霧水,直到江安世出現在當選名單上,該領域的「內行人」才懷疑這是否才是真正原因?
據了解,中研院明知2014年不公佈院士候選人名單,違反自己訂定的選舉辦法,同年10月緊急補修修法,修改第9條、第11條,刪除第10條。C教授說,「儘管中研院事後彌補,但該屆中研院院士選舉程序有瑕疵,卻是不爭的事實。」
C教授指出,江安世當選院士後,聲量變大,堪稱是該研究領域的「帶頭大哥」,因其院士地位崇隆,對國科會(前科技部)研究資源分配擁有更大的發言權,同行學者更不敢跟他叫板,直到這次傳聞他將出任中國醫藥大學校長,才有一群教授決定出面揭開當年學術醜聞。
20250813江安世小檔案

★本文為《鏡報》獨家報導,歡迎各界引用並明確標註來源;照片攝影版權所有,請聯繫《鏡報》取得授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