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台灣下個諾貝爾獎」 江安世無畏論文遭撤躋身國家講座

|即時

被譽「台灣下個諾貝爾獎」 江安世無畏論文遭撤躋身國家講座

mirror-daily-logo

2025/08/14 06:45:00

記者:

林慶祥

享譽全球的中研院院士江安世雖被踢爆21年前發表在國際期刊的論文,疑似造假實驗,但近年來江安世仍榮獲眾多學術殊榮,包括行政院傑出科技貢獻獎、教育部學術獎與國家科學委員會傑出研究獎等,甚至獲選為教育圈最高榮譽–終身榮譽國家講座主持人殊榮,還先後在2010年、2017年入選《遠見雜誌》「新台灣之光100」,有媒體甚至讚譽他是「台灣下一個最可能拿諾貝爾獎的人」。
江安世畢業於中興大學昆蟲系,隨後進入台大植物病蟲害系碩士班就讀,一路攻讀至美國羅格斯大學昆蟲系博士班畢業,他的博士論文「蟑螂腦神經內分泌」,當年更為他贏得美國昆蟲學會博士論文總冠軍,是第一位拿到這項具百年歷史的美國農業研究獎的華人。

創下數個第一紀錄 享譽國際

1992年江安世在美國完成博士後研究,同年獲聘擔任清華大學副教授,1997年晉升為教授,並於2001年在冷泉港實驗室進行學術休假;2011年他成為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卡夫利大腦與心智研究所的兼任教授。
2007年間江安世雖被英國皇家學院院士Scott Waddell 教授,在論文摘要直指其實驗錯誤,導致江的論文遭期刊撤銷,但江安世仍持續獲得不少學術殊榮,其論文又陸續獲得國際生科領域的頂尖期刊《細胞》(Cell)及《自然-神經科學》(Nature Neuroscience)刊登,打破台灣論文過去在這2本期刊掛零的記錄。
20120221江安世_翻攝自清華大學官網-001_0_2025-08-12.jpg
江安世帶領清大團隊發佈的果蠅全腦神經圖讓他享譽國際。翻攝清華大學官網
2011年江安世率領清大研究團隊建立「果蠅全腦神經連結圖」,再次重登《當代生物學》期刊,並成為期刊封面,這項研究被《紐約時報》譽為繪製人類大腦圖譜的第一步,也讓江享譽國際。
江安世在自己成立的「江安世實驗室」官網寫道,「江教授的發現——包括蛋白質合成在長期記憶中的關鍵作用——於2012年發表在《Science》,這也是台灣首次以完整論文形式登上該期刊。」
2012年江安世又獲頒世界科學院(TWAS)生物學獎,2015年榮獲教育部第19屆國家講座主持人殊榮,2020年再度獲得第24屆國家講座主持人殊榮,依規定第2次獲任後,將成為終身榮譽國家講座主持人。

研究能力毋庸置疑 「誠信問題也該面對」

對此,踢爆當年江安世學術醜聞的C教授說,江安世的努力與才華是該被肯定,「圈內人都知道他的研究能力相當不錯,用傑出來形容也不為過,但他更厲害的恐怕是公關能力」。C教授懷疑,江安世能夠拿到行政院傑出科技貢獻獎、教育部學術獎、國家科學委員會傑出研究獎,還先後在2010年、2017年入選《遠見雜誌》「新台灣之光100」,「不排除與其公關能力有關」。
C教授強調,有媒體吹捧江安世是「台灣下一個最有可能得諾貝爾獎的人」,但他認為這可能是公關操作的結果,畢竟除非有舉世震驚的研究成果,否則很難得到諾貝爾獎,「更何況他當年的實驗疑似造假,雖然無法阻擋他在國際期刊發表論文,但這個污點會跟他一輩子」。
另位K姓教授也指出,江安世研究能力毋庸置疑,當年鬧出論文實驗疑似造假醜聞,進而導致論文被撤銷,很可能是他做「蟑螂研究」一直沒有進展,於是「搶」在其他學者未發表的成果上發展自己實驗,又急於作出成績才會搞錯基因。
K教授強調,誠信對一個學者至關重要,到今天為止,江安世還沒有為他當年的學術醜聞道歉,他若誠實面對,或許後來的努力會讓他重新贏得聲譽,否則當年的陰影勢必會跟著他一輩子。
本報去電清大「腦科學研究中心」,針對昔日論文遭期刊撤銷一事,請江安世回應,稍後邱姓助理表示,江老師希望記者透過書面提出問題,本報將書面資料寄到江安世電子信箱,但到截稿為止,江仍未回應。
20250813江安世小檔案

★本文為《鏡報》獨家報導,歡迎各界引用並明確標註來源;照片攝影版權所有,請聯繫《鏡報》取得授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