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新台灣之光」江安世被爆黑歷史 昔論文遭國際期刊撤銷

|即時

獨家/「新台灣之光」江安世被爆黑歷史 昔論文遭國際期刊撤銷

mirror-daily-logo

2025/08/14 06:45:00

記者:

林慶祥

享譽國際的中研院院士江安世傳出即將出任中國醫藥大學校長,人事案尚未抵定,已有教授出面揭發江安世昔日學術醜聞!一名C姓教授指出,江安世2004年在國際期刊《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發表一篇果蠅論文,讓他在國際闖出名號,但2007年該論文被英國皇家學院院士Scott Waddell 教授打臉,直指實驗錯誤,《當代生物學》期刊為此在江的論文蓋上「撤銷」註記,至今仍可上網輕易查到此難堪烙印。
中研院院士江安世身兼清華大學特聘客座教授、腦科學研究中心主任等職務,長期利用果蠅基因遺傳學為工具,研究腦神經網路如何控制動物行為,是國際知名的神經科學權威,他曾榮獲行政院傑出科技貢獻獎、教育部學術獎、國家科學委員會傑出研究獎,並於2010年、2017年入選《遠見雜誌》「新台灣之光100」。
國際科學期刊《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則是生物領域中的權威期刊之一。根據維基百科介紹,該期刊設有同行評審制度,設有研究論文等各類評論文章,透過內部自我監管機制,維護專業標準提升成果品質,增強可信度。
清大一名C姓教授向《鏡報》爆料,2004年間江在《當代生物學》期刊發表一篇「(果蠅)蘿蔔編碼磷脂酶-A2並定義與麻醉抵抗記憶有關的神經迴路」論文(「radish Encodes a Phospholipase-A2 and Defines a Neural Circuit Involved in Anesthesia-Resistant Memory」),掛第一作者,但這篇讓江安世在國際暴紅的論文,卻有不堪的烙印。
20210000_江安世_翻攝自清華大學圖書館官網-001_0_2025-08-13.jpg
江安世屢被譽為新台灣之光。翻攝清華大學官網

論文被蓋「RETRACTED」鋼印 上網搜得到

C教授說,江安世更早之前是做蟑螂基因實驗,後來突然將研究主題更換成果蠅,而且立刻在2004年做出成績令人質疑,但因具權威性的《當代生物學》期刊買單接受,大家也只好恭賀他。
不過2007年間,擁有英國皇家學會院士、英國醫學科學院院士、歐洲分子生物學組織會員等多項殊榮的美籍教授Scott Waddell,卻在自己的論文(「The Drosophila radish gene encodes a protein required for anesthesia-resistant memory」)裡,直指江安世的「果蠅蘿蔔基因」有問題,甚至史無前例在自己的論文摘要裡寫著:「磷脂酶A2基因(先前被鑑定為蘿蔔基因)位於行為決定的缺失區間之外95kb處,不太可能是蘿蔔基因」(The phospholipase A2 gene, previously identified as radish [Chiang et al. (2004) Curr. Biol. 14:263–272], maps 95 kb outside the behaviorally determined deletion interval and is unlikely to be radish.。)
C教授說,Scott教授在「論文摘要」直指江安世論文的錯誤,「學術界從沒這樣給人家打臉的,可見他(江)錯得多離譜!」江的論文主要是研究果蠅的蘿蔔基因表現在蛋白質,參與「抗麻醉記憶」的神經回路之相關研究,但Scott教授直指,根本不是「蘿蔔基因」而是另一個基因才與蛋白質有關,等同是在暗指江安世作假實驗,因為既然是另一基因才對,他用蘿蔔基因怎麼做得出來?
C教授指出,這是非常嚴重的學術醜聞,《當代生物學》期刊最後決定撤銷其論文。記者循線登入該期刊網站,輕易找到江安世當年的論文,論文上至今被蓋上大大的「RETRACTED (被撤銷)」紅色字樣。
20250812中研院士江安世昔日論文遭國際期刊當代生物學蓋上撤銷紅鋼印。翻攝畫面
中研院士江安世昔日論文遭國際期刊《當代生物學》蓋上撤銷紅鋼印。翻攝畫面

再創果蠅全腦神經圖 二度登期刊獲激賞

C教授透露,當年該期刊在撤銷江安世論文前,曾給他機會辯解,江回文解釋為何把某基因當成蘿蔔基因承認疏失,但因江安世並未公開道歉,期刊編輯最後選擇撤銷其論文發表,並在網站留下永遠的紀錄。
據悉,當年與江安世一起掛名該論文的某位美籍教授,受此事牽連,在美國學術界幾乎消聲匿跡,但江安世卻因這篇論文獲得台灣國科會「傑出研究獎」,2007年此案被揭發後,國科會也未追回獎金與獎項,之後甚至不斷給江安世鉅額研究經費,讓他繼續在相關領域鑽研。
20120221江安世_翻攝自清華大學官網-001_0_2025-08-12.jpg
江安世13年前向媒體簡報腦科學研究成果。翻攝清大官網
直到2010年間,江安世又帶領清大團隊建立「果蠅全腦神經連結圖」,再次重登《當代生物學》期刊封面,這項研究被《紐約時報》譽為繪製人類大腦圖譜的第一步,也讓江享譽國際。
C教授指出,江安世的學術成就的確有目共睹,但2007年這起學術醜聞案是國際生物學界的大事,「堂堂行政院部會、主管我國科學學術發展最高機關,若非孤陋寡聞就是裝傻包庇」,才會讓江安世一路順遂輕鬆選上中研院院士,還兩度獲選為教育部國家講座主持人,進而拿下終身國家講座主持人榮譽,「即便時隔21年,江安世仍應坦然面對疑似造假實驗的事件,並公開致歉。」
本報去電清大「腦科學研究中心」,針對昔日論文遭期刊撤銷一事,請江安世回應,稍後邱姓助理表示,江老師希望記者透過書面提出問題,本報將書面資料寄到江安世電子信箱,但到截稿為止,江仍未回應。
20250813江安世小檔案

★本文為《鏡報》獨家報導,歡迎各界引用並明確標註來源;照片攝影版權所有,請聯繫《鏡報》取得授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