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玉雯/國會助理
2020 年,蔡英文拿下 817 萬票,並讓民進黨建立了「進步價值」與「國家安全守門人」的雙重形象。自從蔡英文任內同婚通過,吸了一群對性別平等、社會正義有高度期待的支持者。
然而,最近親民進黨的政治評論圈卻親手把這批人推開。
「粉底液事件」原本只是一次性別敏感度低下的發言,民進黨性平部出來譴責,其實履行了守護民進黨進步價值的職責。但民進黨發言人卓冠廷卻指責性平部「程序不完善」,具前國民黨、前親民黨籍的政論主持人李正皓更將矛頭轉向性平部主任的私人背景,將性別平等打成聖母病,更是與粉絲製造陰謀論,攻擊性平部同仁的家庭背景。民進黨中央其他人選擇沉默,結果是讓這些不受紀律約束的李正皓支持者佔領話語權,把一次內部價值表態,變成對專責機構與女性支持者的公開羞辱。
值得注意的是,社會上的婦女團體、女性支持者、罷免團體女志工已經無法忍受,紛紛出來聲援民進黨性平部。如婦女新知基金會即明確指出,這種藉私人家庭背景抹黑性平部主任的手法,是荒謬的內鬥,不能容忍。政治攻防不應聚焦女性外在,評論妝容本身就是厭女文化的具體表現。當現在社會力量必須替執政黨守護其進步價值,而黨內重要幹部卻仍選擇觀望,這不只是推開支持性別平等的支持者,更是價值防線的崩潰。未來,民進黨也無法號稱自己與民眾黨、國民黨在性別平等議題上如何做出區別,也將流失年輕選票。
對進步價值有期待的女性支持者與年輕人,看到民進黨在性別議題上退縮,會懷疑「進步」只是口號。而當性平部因一次譴責就被內外夾擊,未來黨內同胞誰還敢第一時間替黨守住價值防線? 這並非民進黨黨中央高層第一次在性別平等議題上選擇沉默或模糊應對。2023 年黨內 MeToo 風波爆發也是因為過往的民進黨,在處理黨工與政治人物的性騷擾指控時,欠缺明確程序與政治意志,導致受害者投訴得不到即時、公正的回應。當時同為政論圈的名嘴張宇韶被指控性騷擾民進黨女工讀生,民進黨中央卻沒有賦予性平部足夠權限與資源,也未對非黨內人士的性騷擾案件做出更積極的後續動作。最後,張以「不是黨工」為由拒絕調查,最終全身而退,甚至順利重返節目主持,至今仍享受親綠資源。
一個政黨可以在戰術上與盟友意見不同,但在價值上沒有模糊空間。當女性與年輕族群不再相信民進黨是她們的政治庇護所,不只是形象受損,而是直接削弱勝選的基礎。就如同民眾黨支持者也無法清楚說出他們的核心理念,終究會變成掮客型政黨(broker parties)。如果民進黨還想在 2028爭取更多選民支持,更不應該噤聲黨內專業部門,而是要明確劃出價值底線,讓所有黨內人士都願意遵守。失去價值,你就失去票。而失去票,再多戰術也只是掙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