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在1968年一場與日本明星隊的友誼賽中,台灣以7:0強扣對手,讓隊員信心大增,也促成隔年的台中市金龍少棒隊,初試啼聲的台灣隊出戰威廉波特少棒賽即拿下冠軍,正式開啟往後的台灣少棒熱潮。
事實上,想上場威廉波特少棒賽並不容易,參選國小必須先拿到該縣市的代表資格,接著通過國內選拔後,再到亞太區與其他強敵競爭,獲勝後才能到威廉波特少棒賽比賽,此外,威廉波特少棒賽預賽又分成國際組與美國組,採雙敗淘汰制,台灣隊還必須取得國際組第一,才能和美國組第一進行總冠軍賽。
據統計,台灣隊在1971年起派出巨人少棒隊、北市少棒隊、高雄市河濱國小少棒隊,連續4年稱霸冠軍,不過台灣的優異表現也讓美國緊張了,官方於1975年宣布「關閉外國球隊參賽」,隔年(1976年)才又開放世界球隊參賽,隨後台灣隊截至今天總共拿下18座冠軍。
然而,台灣參賽過程並非順利,因台灣隊出現學校掛名、刻意轉學等方式組隊,讓比賽官方設下台灣條例,規定球員學校必須來自同一所學校,不比其他國家可組成地區型隊伍,更要求學校人數若超過1500人,還得拆分成2大聯盟篩選球員,讓台灣官方宣布自1997年退出少棒聯盟以表抗議,隨後於2003年才又重返聯盟。
不過,台灣隊也出現過於嚴苛、如同「軍事化」的訓練環境,而球隊的勝敗更被眾人視為比賽重點,與比賽宗旨「協助孩子們鍛鍊身心,培養互助合作、勇氣與忠誠的精神,使其成為一位優秀的公民,而不是一位優秀的運動員」大相逕庭,不少外媒紛紛批評台灣「把少棒當作打奧運」。
台灣隊去年睽違15年再次獲得亞軍,今年東園少棒隊突破困境再次拿下冠軍,其中王牌投手林晉擇更以0失分高水準表現,加上擊出致勝關鍵安打,讓大批網友封他為「台灣大谷翔平」,也登上外媒版面,再次讓台灣少棒走向世界。
教練賴敏男在賽後記者會坦言,帶領東園國小32年以來,歷經5次挑戰,前4次均未奪冠成功,今年不僅運氣極好,更是投打守全面發揮,「時隔10年,台灣有句話叫十年磨一劍,這個機會好像冥冥中安排讓我再來挑戰」,如今能成功奪冠更是讓他直呼這是他擔任多年教練,最好的回報。